Labyrinths
by
Laura Miller
从浑身长毛的猿人时代开始,我们人类就结群而居,在大地上游荡。群居和开拓定义了我们;越来越密集的城市,越来越广阔的领土,象征着人类的进步。
个人同样如此。现代科技让我们有能力走遍地球大部分角落,与天南海北的相识保持联系。于是,一个人去过越多地方,拥有越多朋友,似乎就证明他的能力越大,用来炫耀的资本也越多。
要是一个人没几个朋友,整天关在家里,毫无疑问会被许多人瞧不起。好听点说是“宅”,嘴巴毒的人可能就甩出一句“loser”,轻飘飘地总结他人的生活。
但是,把走遍全球、朋友满天下作为衡量能力和成功的唯一标准,有点狭隘。不是每一个人都乐于享受排得满满的行程和社交活动,有人喜欢向外扩展,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有人更爱向内挖掘,发现内心里面的小世界。
外面的世界和里面的世界,哪一个更大?地球的表面积有5亿平方公里,地球之外的宇宙无边无垠。看起来,根本不用比,外面的世界稳赢。但我觉得吧,能说明我们现代人比猿人更进步的地方就在于,人类内心里面的世界比外面的世界更大,而且更精彩、更丰富。
人类可以用内心去感受无边无垠的宇宙,甚至幻想宇宙之外的宇宙,构建和真实的宇宙迥异却同样生动的空间。正如不是每个人都能走遍外面的世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透里面的世界。一个人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绝对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能力。
英国小说家苏珊娜·克拉克(Susanna Clarke)就是一个几乎没有外面的世界,但内心里面的世界特别精彩的人。克拉克的作品不多,除了一些短篇之外,她迄今为止只出版过一本长篇小说。不过,对好作家来说,一本书就够了,那就是《英伦魔法师(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 )》。

《英伦魔法师》是一本奇幻小说,讲述在一个拥有魔法的世界中两位大魔法师相互竞争与合作的故事。
有些奇幻小说的世界自成一体独立于现实,比如《指环王》,也有些完全扎根于现实世界,比如《美国众神》。克拉克的《英伦魔法师》与众不同,是一个以英国摄政时期为背景的魔法世界。
摄政时期是指从1811年到1820年,当时在位的国王乔治三世精神出了问题,由儿子威尔士亲王代为摄政的一段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它在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都以这个时代为背景。
克拉克写《英伦魔法师》的文字常常被读者与简·奥斯丁流畅、精确、讽刺的文笔相提并论。她将摄政时代的背景与魔法幻想融合得十分完美,让读者觉得这本书不像小说,而是摘录自一段虚构的历史,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魔法世界。

建构一个幻想世界对克拉克来说不难。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她家每隔几年就会搬一次家。克拉克内向又慢热,很难融入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相比之下,书本和电视为她打造的想象世界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简·奥斯丁是她最喜欢的作家,她觉得自己更能感同身受《傲慢与偏见》里的19世纪,而不是当下的现实。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克拉克在出版业换了好几份工作。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她对生活不满意,但又说不出具体是哪儿不满意。快30岁的时候,她断定是自己的世界太过狭小,于是去了意大利,希望体验一种更有活力的人生。
但是到意大利住下来并且找了一份教英语的工作之后,克拉克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那种有很多朋友、没事到处去玩、社交相当丰富的生活。她更享受一个人待在房里,随意写些东西的孤独自在。
或许她的身体也知道主人内心真正的需求,并且擅自作出了反应。克拉克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感觉特别疲倦。她在一家书店买了一套《指环王》,生病的那段日子里什么都不干,就是整天读个不停。托尔金神奇的中土世界让她决定也要写一本奇幻小说,讲述一个英国魔法师的世界。
回到英国后,她参加了一个写作班,小说家科林·格林兰(Colin Greenland)是那一班的老师。格林兰非常欣赏克拉克的文笔,渐渐发展到欣赏她整个人。他们结了婚,在格林兰鼓励下,克拉克开始创作梦想中的魔法世界。

从第一次想到这个主意到完成全书,克拉克花了大约10年时间。2004年,《英伦魔法师》出版,并且立刻大受欢迎,让她和丈夫格林兰始料未及。他们本以为这本书只会有一些小众读者喜欢,卖个几百本就不错了,没想到它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待了11个星期。
克拉克被邀请去美国的18个城市做巡回宣传。一轮宣传完了,出版商还打算让她再进行第二轮。她一下子认识了好多人,去了好多地方,但她的身体似乎又一次开始自作主张。有一天,当她在朋友家吃饭的时候,克拉克突然觉得十分疲劳,她从饭桌旁站起来,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
从那以后,她就一直饱受疾病困扰,最严重的时候只能躺着,什么都不能干,但一直没找出病因究竟是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疫情影响让他们被关在家里几个星期、几个月,就已经无法忍受,而克拉克在家里已经待了十几年。
疾病拖累了克拉克的写作生涯,但疾病也为她创造了求之不得的孤独与清净,可以自由自在的漫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就像她在意大利生病读《指环王》的那段日子一样。
她和丈夫住在英国德比郡的一座宁静的乡村小屋中,因为格林兰不开车,所以主要靠网购和邻居代购食品及生活用品。克拉克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度过。她通常很早起床,趁着早上精力好的时候写一些东西,之后便安静休养。
克拉克是一个极度内敛的人,特别不喜欢谈论和展示自己。连丈夫也没有机会看到她写作的片段。格林兰说,经常能看到她坐在沙发上对着电脑,但不知道她到底是在写东西,还是发邮件,或者只是上网浏览。
早在20多岁的时候,克拉克就设想过要写一个故事,讲述一座巨大的房子,里面只生活着两个人。多年来这个设想时不时浮上她的脑海,但从未成型。几年前她的病好了一点,开始动手写作,才发现自己现实的生活和过去的设想竟然那么相似。
这就是克拉克即将出版的第二本小说《皮拉内西(Piranesi)》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名字的人,住在一个被他称为“房子(the House)”的地方。房子是由一间又一间的大理石厅堂组成的巨型建筑,低处的厅堂被海水淹没,高处的厅堂则布满雨云。
主人公不知道除了房子之外的任何世界,他靠低处海水中的鱼、虾、蟹和海草生活,与空中的鸟儿聊天。只有一个被主人公称为“他者(the Other)”的人同样生活在这里。他者研究这座建筑,相信其中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他者还给主人公取了皮拉内西这个外号,但主人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从不知道,除了房子,还有一个外面的世界,更不知道那个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名叫意大利,而皮拉内西是一位意大利艺术家,以描绘想象中的雄伟监狱建筑而闻名。
克拉克在这本书中构建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座房子和两个人,但这个世界与《英伦魔法师》中摄政时期的魔法世界同样精彩。克拉克过去15年的生活也只有一座房子和两个人,但她体验和感受到的世界,不会输于纷扰喧嚣的外界。
克拉克的丈夫和妹妹都不约而同地用“self-contained”这个词来形容克拉克。self-contained指一个人安静、独立,不依靠外物或外人,也不受外界影响。我没能想到完全对应的中文词,在我的理解里,self-contained就像一个人拥有自己完满的小世界。无论外界如何,内心里面的世界都能让她保持满足、独立和尊严。
今年的特殊情形让很多人不得不待在家里,减少聚会和旅游,抱怨生活变得狭窄无趣。对克拉克来说,这反倒让她更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她可以通过视频接受采访,也不用担心要亲身去参加新书的宣传活动。
没有聚会和旅游,生活真的就没意思了嘛?或许正好趁这段时间,去找找自己里面的世界。向外追索太多常常让人疲惫而不知所从,建立起一个self-contained的内心世界,才不会为外界所干扰。安静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