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星期五

Sep.17 2018 马克·扎克伯格:科技帝国的奥古斯都?

Ghost in the Machine by Evan Osnos

本文篇幅特别长。数了数,一共有15页,整本杂志一共也才70页呢。没办法,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太多太精彩。这15页,估计还是欧逸文从一大堆素材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文中既有Facebook2004年成立至今的大事记,又有扎克伯格是红绿色盲,所以Facebook主色调选了贵族蓝这样的小细节,还引用了不少作者对小扎的原话访谈。如果感兴趣,建议上newyorker.com读读原文。

这篇笔记当然没法把原文林林总总都写下来,我只记录了文中关于扎克伯格性格的一些事。性格决定命运,果不其然,小扎的今天,大概也是他的性格早早住就的。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Facebook曾有一个最著名的座右铭“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行动,不破不立)”,意思是,成果有瑕疵不要紧,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座右铭大概源于扎克伯格建立和管理Facebook的经验。Facebook诞生于2004年,那可谓是得天时地利之和。

彼时硅谷已从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回复过来;互联网也普及开了,又还没被严格监管;智能手机走入日常生活,扩大了网络用户数。在这时,Facebook开启了社交媒体的先河,凡事先行一步,获得巨大优势。

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成功来自于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形成的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所以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用户。

秉持着先行一步的精神,Facebook陆续推出了许多功能,比如开放平台允许外人开发应用。这样的举动确实为它赢得了用户,但快速出击的另一面是疏漏不断。

2014年,由于外部批评声越来越大,公司座右铭换成了“Move fast with stable infrastructure.(快速行动,保持稳定)”,但“break things”的精神依然占据上风。

于是,2016年上线的直播服务Facebook Live就捅了大漏子。由于举报功能不完善,Facebook Live充斥着直播自杀和犯罪活动的视频,其中一段有人被枪杀的直播视频更是获得了成千上万的播放量。

这事对Facebook可谓是重重一击,扎克伯格后来也公开表示歉意。但与作者谈起这些事时,他依然认为,快速行动是必要的。

扎克伯格说,害怕犯错让人难成大事,我们现在做的每件事,在未来某一刻总会发生问题,但这不能成为放弃不做的理由。

Reject Complaints Be Confident

扎克伯格很自信。这句话讲出来好像是废话,一手掌握世界最大科技公司的人,能不自信?但扎克伯格的自信,有时候让他变得听不进旁人的意见。

当然,他确实有理由自信。2006年,当时还是科技巨头的雅虎提出要收购Facebook,扎克伯格拒绝了。他当时的大部分下属几乎都因为这事离开了。但后来,雅虎已经渺无踪影,Facebook却成为了新的巨头。

扎克伯格说,他从中学到,如果你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做自己想在这个世界上做的事,最终你会成功的。

2012年,扎克伯格的自信再次得到验证:他坚持花10亿美元买下了只有13个员工的Instagram。现在,Instagram的估值是当初的100倍。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扎克伯格发现,坚持自我、无视批评是好事。也是,作为一家大企业领袖,总免不了面对各种批评。无视这些批评才能专心发展,但同时,也就失去了听到一些真心意见的机会。

更何况,在公司的崇高地位也让扎克伯格难以听到真诚、完整的反馈。有Facebook员工说,公司管理者只希望听到他们愿意听到的消息,渐渐地,大家习惯于过滤掉那些“坏”消息,只传达“好”消息。

再有,扎克伯格在谈话时善于分析。如果碰到了与他的想法不符的理论,他会找出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攻击。这虽然让他赢得了不少争论,但也阻碍他接触新的想法。

2016年总统大选结束后,有人给扎克伯格看了Facebook上假新闻的数据。他的第一反应是完全不信。到现在,谦也道了,国会听证也做了,扎克伯格依然认为,Facebook上的假新闻比大家想的要少,传播这些消息也没有影响选举结果。

扎克伯格至今为止大半生的时间都在Facebook度过,下属由自己亲手挑选,周遭环境由自己爱好打造。他看到的一切,都是他愿意看到的。

A Fan of Augustus

扎克伯格从中学起就对古罗马十分痴迷,罗马帝国的开国大帝奥古斯都是他的偶像。他的蜜月在罗马度过,妻子曾笑说,他们的蜜月是“自己、扎克伯格和奥古斯都”三个人一起过的。扎克伯格的第二个女儿也被命名为August

奥古斯都征服了埃及、西班牙北部和欧洲中部,带领罗马成为伟大的帝国。同时,他对政敌毫不手软,甚至对自己的女儿和外孙也不留情。

扎克伯格认为,奥古斯都给罗马带来了和平与繁荣,或许有人付出了代价,但没有历史性的改变是不需要代价的。

现在的Facebook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争议和指控。出卖隐私数据,加重使用者的焦虑和孤寂,成为假新闻的泛滥地,让它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连过去的支持者也开始反戈。Facebook原负责用户增长的副总裁Chamath Palihapitiya说,自己对当初的工作有罪恶感。Facebook的第一任总裁Sean Parker则说,对社交媒体自己是“conscientious objector(良心反对者)”。


面对这一切,原文里这么写(我觉得写得真心好,尤其是如果看了整篇全文再看这段结尾):“(扎克伯格的反应)就像奥古斯都一样,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也安于自己的选择。在言论和真实之间,他选择了言论;在速度和完美之间,他选择了速度;在规模和安全之间,他选择了规模。直到目前,过去的经历让扎克伯格相信,他能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哪怕这些问题在人群中引起了阵阵愤怒呼声。( Like Augustus, he is at peace with his trade-offs. Between speech and truth, he chose speech. Between speed and perfection, he chose speed. Between scale and safety, he chose scale. His life thus far has convinced him that he can solve problem after problem after problem,” no matter the howling from the public it may caus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