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Aug.9 2021 现代治水:让自然安抚自然

 Manufacturing Nature

by 

Eric Klinenberg

水是自然界中最美,也最可怕的事物。几千年以来,人类想出种种办法制服水,驯化水,但从来不曾完全胜利。


就在这个夏天,世界各地水灾频发,带来的伤痛依然新鲜。人想要胜过水,太难;​或许根本不该跟水争胜负。水是这个星球的主宰,请她给我们一点生存空间,就很好了。


这期《纽约客》讲纽约这个夏天即将开展的一项治水大工程。这项工程放弃了惯常采用的与水争胜负的做法,而是尝试用水喜欢的方式来安抚她。


这项工程名叫生命防波堤(Living Breakwater),是景观建筑师凯特·奥尔夫(Kate Orff)的作品。奥尔夫特别关注海平面上升侵蚀陆地的问题,她做的许多项目都与此相关。

凯特·奥尔夫(Kate Orff)

说到治水,以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修建水堤、水坝和防波堤,这些设施被称为灰色基建(gray infrastruture)。而奥尔夫倡导使用绿色基建(green infrastructure),比如湿地、沙丘、红树林和海底礁石来减轻洪灾和海岸侵蚀的破坏性。


最早,治水的首要关注点是人,修建大坝、堤岸都是为保证人的领地不受侵犯;后来,自然的地位渐渐提升,人们学会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修建这类设施;现在,奥尔夫等新一代建筑师的观点是,人工设施不仅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还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共长。


她设计的生命防波堤就是如此。这个防波堤的主要构成材料不是水泥,而是各种各样的水下岩石和礁石。通过精心设计这些石块的形状、走向和分布,并且安置在沿海相应的位置,就可以减缓水流对陆地的冲击,减弱飓风来袭时浪潮的危害。​

生命防波堤的创意图

奥尔夫的设计听起来相当美好,但在现实中能成功吗?纽约已经有了一个先例。2009年,一场飓风带来的洪水淹没了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片海滩,连海滩附近的高速公路都差点被淹。联邦政府随后在这里修建了一条沿海护堤和两个礁石码头。


这条护堤属于一个特别的生态修复项目。它采用的材料不是水泥,而是沙子——人们运来将近8万立方米的沙子,沿着海滩垒起一座座高大的沙丘。


2012年,护堤第一期工程刚完成,桑迪飓风来袭,给纽约造成了极大破坏。但这里的沙丘挡住了暴风潮水,高速公路和附近的居民区都平安无事。


现在,海滩边的一座座沙丘上都长满了野草和其它各种植物,如果你不知道它以前的模样,只会认为这些沙丘本就属于这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工程车在海滩上垒沙丘

在奥尔夫的设想中,她的生命防波堤也会像这些沙丘一样,长满生命,融入自然。她设计的岩石和礁石将成为牡蛎、龙虾和各式各样的鱼儿们的新家。


奥尔夫在纽约开展的另一个项目就和牡蛎有关,叫做“10亿牡蛎项目(Billion Oyster Project)”。纽约海岸曾经是牡蛎的主要栖息地。据说以前这里的牡蛎又大又肥,一只就有一磅多重。但几十年来,河流开发、工业污染和过度捕捞让纽约沿海每个港口的牡蛎都绝了种。


10亿牡蛎项目先用人工培养牡蛎,再把它们转移到沿海水下。等生命防波堤的礁岩安置好后,大量聚居在礁石上的牡蛎可以形成厚厚的保护层,减缓海水运动的冲击,在风暴来临时降低浪潮的影响。

志愿者正在把一笼笼牡蛎放进海里。

经过七年的环保审查、模拟实验和设计调整,这个夏天,生命防波堤终于开始动工,预计明年或后年牡蛎就可以住进礁石里的新家,到2024年整个工程全部完成。它将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绿色基建项目。


奥尔夫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叫做“第二自然”,它看似天然,但经过了精心计算和规划。当我们几乎将自然破坏殆尽的时候,才惊觉自然不能被控制和驯服。面对自然,只能理解她,安抚她,顺应她。“第二自然”,或许是人类给自己创造的第二次机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