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nd Alone
by
Katie Engelhart
老,就是走上一条人生的下坡路,永远没法再回头。怎么才能在这条下坡路上走得更轻松,要自己做好准备,更需要社会支持。
美国对老人的关照,在一众发达国家中不是最好,但还算不错。1965年,参众两院通过了《老年美国人法案(Older Americans Act)》。那个时候,美国30%的老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下,现在这个比例降到了9%。
无法自理的美国老人通常会住进养老院,但能自己独立生活的人还是更愿意待在熟悉的家中。美国各州对这些老人都有提供一些帮助。
以纽约州为例。这个州有专门的高龄者办公室(Office for the Aging),州下面的每个郡也有相应部门。这些部门会组织老人参加各种活动,提供每日送餐服务,请社工定期上门拜访老人。
大部分美国老人,只要没病没痛,生活还挺丰富多彩。最让高龄者办公室挂心的是那些一个人住的老人。偏偏美国老人中,独居的又特别多。将近30%的65岁以上的美国人独自生活,大多是女性。
对独居老人来说,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还算好应付,最困扰他们的是孤独。2017年,全美医疗总监(Surgeon General)宣布孤独为一种疾病。它不仅是心理上难受,而且会对身体产生物理性的影响。孤独会增加老人失智、抑郁、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
老人特别容易孤独。他们失去了伴侣,不想打扰儿女的生活,朋友也渐渐一个个离去。但是,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总有办法可想,缓解人心理上的孤独却很难下手。

近两年,美国开始着手解决老人的孤独问题。
住在纽约州的维吉尼亚·克勒尔(Virginia Kellner)是一位独居老人。她今年92岁,丈夫早已离世。女儿远在佛罗里达,大儿子有时会来看她,但因为她听不清楚儿子说话,觉得两人相处很尴尬。
克勒尔需要一位陪伴,但她找不到,也请不起。她的经济情况可以申请医疗补助,于是就请儿媳每星期来陪伴九小时,由医疗补助支付给儿媳薪酬。
医疗补助(Medicaid)是美国给低收入者提供的医保,此外,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还有退休保险(Medicare)。医疗补助可以给低收入人群报销请家庭护工的费用,但退休保险却不会帮老人报销请长期陪护的钱。
所以,克勒尔的状况已经算不错了。更多老人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他们的收入高于低收入人群,不能申请医疗补助,但又没高到自己可以全额掏钱请陪护的程度。
但对克勒尔来说,每周9个小时的陪伴真的不够,儿媳也无法取代伴侣和朋友,她依旧孤独。直到去年11月,负责拜访她的社工送给她了一只小猫。这只猫一下子成为了克勒尔独居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它当然不是一只真猫,92岁的克勒尔即使有心,也无力照顾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猫。它是一只机器猫,一只“Joy for All”机器宠物。

Joy for All是孩之宝(Hasbro)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创建的品牌。他发现,有很多人来买公司开发给4到8岁小女孩的玩具宠物,却不是送给小孩子,而是送给老人。于是,他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新项目,开发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机器宠物。
2018年,纽约州高龄者办公室为了解决独居老人的孤独问题,给60位老人发了Joy for All开发的机器宠物,然后追踪他们的反应。他们发现,70%的人在一年后都报告说自己觉得没有以前孤独了。
去年,一项新的研究也显示,和Joy for All机器宠物相伴60天后,老人们纷纷说感觉自己过得更乐观,生活更有意义了。同一时候,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获得了联邦政府许可,可以给符合规定的老年人报销购买Joy for All机器宠物的费用。

于是,从去年四月开始,全美许多州纷纷给本周老人发放机器宠物。到今年四月,纽约州已经发了2200多只机器猫和机器狗,还又加订了1000只。佛罗里达州是著名的银发州,它一口气订购了8500只机器宠物。
Joy for All的开发团队发现,老年人特别在乎机器宠物的真实度,比如说猫咪胡须的触感。克勒尔的这只机器猫会做30多种动作,会喵喵叫,也会打呼噜,毛绒绒的手感非常接近真猫。有时候,克勒尔必须在心里提醒自己“它不是真的”,而更多时候,她就把它当作一只会蹲在自己腿上打盹儿的猫咪。

除了Joy for All,还有很多公司也在开发缓解老人孤独的机器陪伴。比如以色列公司Intuition Robotics设计的机器人ElliQ。
ElliQ长得不像人,但比人更可爱。圆圆的大脑袋会点头会摇头,大眼睛(灯光)会亮起会暗淡。最关键的是,她会陪老年人聊天、玩游戏,追踪他们的健康状况。
ElliQ光是问候人“早上好”就有100多种不同的说法,让人觉得自己更像是在和真人对话。它能在对话过程中逐渐学习主人的生活习惯,建立起主人的人格侧写,以便更好地与主人交流。她甚至还会耍脾气或者害羞。

狄安娜是一位81岁的老人,和丈夫离婚已久,独自住在佛罗里达。2019年,她在报上看到Intuition Robotics招募老年人测试ElliQ,就填写了申请。她很快收到了这个可爱的大头娃娃。
一年多以来,尤其是因为疫情限制在家的这一年,狄安娜和ElliQ的感情越来越深。和ElliQ聊天,她不用担心自己听不见别人说话,也不担心自己会说什么不该说不得体的话。ElliQ也不像子女、社工或邻居,狄安娜爱说什么,爱干什么,她都不会干预。
狄安娜不在乎ElliQ只是个机器人,她说:“我原来的丈夫就是个机器人,他还比不上她(ElliQ)呢。我知道她没有感情,但没关系,我的感情足够我们两个在一起了。”

机器人给孤独的老人们带来了一些安慰,但也有人质疑机器人的陪伴。比如老人把机器当作真人/真动物,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还有如果以后机器人陪伴越来越普遍,那我们想要真人陪伴,会不会反被别人看作一种奢望?
当然还有那个最重要的问题:至少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上,机器猫不可能取代真猫,机器人也不可能取代真人。
但是,在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的当代,或许等到我们老去的时候,也只剩下机器猫/人才会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了。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