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星期二

Jun.22 2020 美国到底在乱什么?

The Uprising
by
Luke Mogelson

美国“乱”了。

前段时间打开微博,总能看到“美国暴乱”这个词条挂在热搜榜上,感觉好像全美国是一锅煮开了的粥,正在上下疯狂翻腾,眼看马上就要糊。

虽然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周围生活一如往常,我们这儿的游行示威也大多比较平和,但不能否认,有些地方的抗议活动是挺疯狂的。

本期《纽约客》的记者记录了他在“乱”的源头——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所见所闻。他的记录内容繁多,我只想借此说说,我感觉到的美国到底在乱什么。

上个月25日,黑人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颈8分46秒而气绝身亡。整个过程被路人拍下视频传到网上,引发了近一个月来全美各地的抗议游行活动。

我不想看视频,仅仅看别人的文字描述,都觉得太残忍。哪怕弗洛伊德有过多次犯罪记录,也不应该被突如其来的暴力毫无缘由地终结生命。难怪那么多人要走上街头,为他以及很多像他一样遭遇歧视的有色人种讨个说法。
在弗洛伊德的死亡地附近墙上纪念他的涂鸦
作为事件发生地,明尼苏达州的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成为了抗议游行活动的焦点。这座城市和相邻的圣保罗市被共称为“双子城(The Twin Cities)”,是美国中西部最大的都市区,数次被评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示威者们从抗议弗洛伊德的惨死,将议题扩大到抗议美国社会的“系统性歧视(systemic rascim)”。明尼阿波利斯市被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我觉得就是系统性歧视的一种表现。因为只有对收入相对较高的白人而言,“适合居住”这一评价才成立。

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南区(Southside)丧生,这里及相邻的北区(Northside)都是黑人聚居地。在20世纪早期,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房东们签立了一个反黑人住房盟约,黑人没法在其它区域买房定居,只能集中到这南北两区。

接下来几十年,种族隔离政策让黑人和白人的生活区域越来越泾渭分明。黑人难以从银行获批住房贷款或生意启动资金,就没法为社区贡献税收,南区和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跟不上城市的其它区域。后来,虽然种族隔离政策被取消,但黑人社会阶层已经固化,想往白人社区流动难上加难。

现在,明尼阿波利斯市是全美国不同种族生活水平差异最大的城市之一。黑人居民年收入的中位数比白人居民的一半还要少;黑人的失业率是白人的两倍;75%的白人居民都有自住房,而只有25%的黑人拥有房产。
明尼阿波利斯和邻近的圣保罗被称为双子城。
让黑人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日子更不好过的是这里的执法部门。有一项调查发现,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同样犯了小罪,比如擅自进入私人领地或在公共场合饮酒,黑人遭逮捕的几率是白人的九倍。

九倍几率的背后是无可辩驳的歧视。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工会的主席2007年曾被控诉种族歧视,说他公开佩戴写着“白人力量”的标识(控诉没有下文)。同一年,五名高级黑人警官起诉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原因是遭到种族歧视,包括死亡威胁(双方庭外和解)。

就像这两起事件的结果一样,歧视在这里基本上不受惩罚。路透社查看了过去10年来所有针对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员不当行为的投诉,发现90%最后都没有下文。杀死弗洛伊德的警察沙文已经遭过17次投诉,但只有一次被训诫。

2015年,一位白人警官在南明尼阿波利斯开枪打死了一位没带武器的黑人男子。他没有被起诉。

2016年,临近的圣保罗市有一位白人警官拦车检查,开枪打死了开车的黑人。黑人女友当时也在车内,将整段场景拍了下来上传到Facebook。这位警官被以误杀罪起诉,最后被判无罪。

2018年,两名白人警官开枪打死了一名逃跑中的黑人,他们也没有被起诉。

最近几年来,唯一一位因为杀人被关进监狱的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是一名黑人,他开枪打死了一位白人妇女。

不清楚这几起事件的具体情形,不能妄言白人警官打死黑人真相究竟为何,是否在法律上站得住脚,但这么多事例至少反映了一点,那就是这个城市的执法部门和有色人种族群的关系越来越差了。

所以,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大规模抗议示威实在是明尼阿波利斯的黑人社区积怨已久的发泄,这种积怨也为全美其它许多地方的黑人社区感同身受。
抗议示威的人群,要求为弗洛伊德讨个公道。
有人嘲讽说,示威和纪念把罪犯美化成了英雄,但就我看到的大部分媒体报道和推特言论来说,人们没有试图洗白弗洛伊德,只是为一条生命被不应有的暴力终结而愤慨。这种暴力,正是无时无刻不萦绕于四周的系统性歧视的具体表现。

从表面上看,法律明文规定不得歧视,甚至为有色人种提供种种便利;人们回避谈论种族相关问题,甚至认为“政治正确”走得太过。但是,很多黑人还是有被歧视感。

他们感觉到的歧视,不仅有如杀死弗洛伊德的暴力这般直白,还有已经内化进周围人的感知的,一种不自觉的歧视。

之前看过一个黑人的脱口秀,他自嘲说,我去商店买个小东西,也一定要求收银员用购物袋把它装好,甚至还得把收银条给我钉在袋子外面。不是我不关心环保,但一个黑人拿着没装购物袋的东西,很可能会被保安拦下来,怀疑我偷窃。

其实,我也有这种潜意识里的歧视。晚上走在比较僻静的街上,假如迎面而来的是个黑人,心里总会有点毛毛的,虽然理智上我清楚,他是和我一样的普通路人而已。

黑人族群犯罪率高,监禁率高,如此这般种种名声在外,让我,以及很多其他人,产生了这种不自觉的歧视心理。

但追根溯源,是长久以来的隔离和对黑人社区的忽视造成他们教育程度低,找工作难,创业难,因此犯罪率高。黑人比白人更容易被逮捕和起诉,因此监禁率高。明尼阿波利斯过去发生的一切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理解黑人遭受的上述歧视,理解他们为什么游行、抗议、示威。无法理解的,是随之而生的打砸抢烧行为,也就是为什么会那么“乱”。
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大道上被示威者烧毁的建筑。
《纽约客》的记者采访了一些现场示威者(但没采访到真正参与打砸抢的人),他们大都认为,行为够极端,才能引起关注。明尼阿波利斯警察部门不是对警员不当行为的投诉总是不理不睬吗?这一次不行了。

现在,示威者已经成功从政府手中赢得了一些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取得的让步,比如杀死弗洛伊德的警察被以二级谋杀罪起诉,明尼阿波利斯市13位市议会成员中有9位都表示支持重组警察部门。

还有一些示威者认为,打砸抢的人都是趁火打劫的机会主义者,目的和抗议无关,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另一种说法是,这些极端行为都是白人至上主义者干的,为了加深种族矛盾,削弱这次示威的合理性。

这些是当事人的说法。对作为旁观者的我来说,伴随着示威出现的乱象依然难以理喻。我支持任何人通过任何方式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利,但绝对不支持暴力和伤害。

但是,这一个月来我又慢慢有了个新的想法,感觉暴力在这样的事件中是难以避免的。不管做出暴力行为的人是为自己的主张争取注意力,是混在其中趁火打劫,或是别的什么目的。

​我觉得,针对弗洛伊德事件的示威游行是一场社会革命。它的诉求包括抗议执法暴力、争取种族平等、重组警察系统。这些要求不是小打小闹的改变,也不是宏大得摸不着边的议题,而是切切实实的社会变革。

从历史上看,没有哪一次自下而上的革命不伴随着暴力。不管它的出发点是什么,信奉什么主意,参与人群又是哪些。美国的“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不乱,也不能立。最近,乱象已逐渐停止。但立起来的是什么,还有待观察。

再瞎说一句。人,只要参与到群体当中就容易狂热。一个群体,只要有某些集体的诉求、目标,或主义,就容易极端。有人的地方就有乱的因子,这可能是老天给人类的诅咒。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