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Ocean Apart
by
Larissa MacFarquhar
今年被迫取消了所有旅游计划,只能翻看别人的游记,想象那些水光山色和异国风情就在身边。
游记风格人人不同:有人喜欢写详细攻略,有人喜欢写路上心情,有人喜欢写历史典故,有人喜欢多放图片少少配一两句说明。
不过不管哪种风格,我都简单粗暴把它们分成两类:前一类写的地方好去。夜的巴黎,记忆中的土耳其......这简单,办好签证,买张机票就能出发;后一类写的地方不那么好去。乞力马扎罗的雪,亚玛逊的丛林......心向往之,目前也止于向往而已。
现在哪儿也去不了,看前一类游记感觉有点自虐。巴黎在纸上抛着媚眼,爱琴海在照片里化作葡萄醇酒,好想去又不能去,有点像深夜里饿了没东西吃,只能上网看美食图片,伤心。
看后一类游记就还好,反正知道自己也不太可能去,倒是可以细细品尝别人的感想。就像看小说里写吃人参果或者龙肝凤髓,看得好有味,但不致于馋得流口水。
所以我决定少看前一类游记,多看后一类。《纽约客》介绍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孤伶伶地悬在遥远的南大西洋,自然属于后一类啦。
福克兰群岛是英国的海外领土,主要由东、西两个大岛组成。东福克兰岛上的斯坦利是群岛首府,也是它唯一的城市。整个群岛面积有一万两千多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三千多。

福克兰群岛地图
福克兰群岛乱石嶙峋,荒草萋萋,大片大片的荒地上偶尔有羊群悠闲地啃草,像苏格兰高地的一块漂移到了南大西洋。但这里天气清朗的时候能看到远方的冰山,海边常有大群企鹅吵吵闹闹,提醒人们这里不是苏格兰,而是福克兰。

岛上的企鹅与羊群和平共处。
1690年,一位英国船长第一次踏上福克兰群岛的土地,之后法国、西班牙和英国人相继而来。1833年,英国正式宣布占有这里,不少英国农民便迢迢而至,希望在这块貌似苏格兰的土地上碰一碰运气。
福克兰群岛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老英国的模样。岛民们吃英国式的食物,打理英国式的花园,在车上装饰英国国旗。他们庆祝女王生日,每周六都在教堂唱英国国歌。有些老人祖上五代都定居在这里,一辈子也没去过英国,但还是会把英国称作“家”。

举着英国国旗的岛民。
农场曾经是福克兰群岛的主要社会结构。直到1970年代,这些农场一直在古老的管理体制下运作,这种体制在英国本土早就被法律淘汰了。
被称为farm manager的农场主雇佣农场工人干活,但工人很少拿到真金白银的工资。食宿由农场提供,在农场商店买东西,工资记在账上。一年终了,农场主从每个人的工资里扣除他在商店的消费,然后帮他们把剩下的钱存进银行储蓄账户或拿来投资。

荒凉的草甸是岛上最常见的地貌。
一家农场占地面积广大,农场主是那里唯一的权威。他既进行经济分配,也为工人们主持婚礼,惩戒不当行为。农场主和他的家人住在“大房子”里,通常还有一个女佣,一个厨子和一个园丁为他们服务。
已婚的农场工人通常全家人一起住在农场聚居地或外围的农舍中。单身工人则住在配有食堂的集体宿舍里。除了在农场主家里工作的女佣,这里几乎没有单身女性。所以农场女主人常常要担负起照料生病受伤的单身工人的责任。

俯瞰全岛唯一的城市斯坦利市。
岛上人烟稀疏,如果住在农场外围的农舍,可能几个月都见不到外人。没有电话,信件一个月才来一次。
人虽少,但人与人的距离很近。岛民没有隐私的概念,1950年,岛上建设了一个把40座农场联系起来的电报电话系统。这个系统是开放的,所有人可以听到所有人相互之间的谈话,成为岛民们的娱乐来源
直到1980年初,岛上还没有道路,汽车在荒地上行驶困难,大部分人依然骑马往来,不管去哪儿都要花很长时间。还好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出门在外不管经过谁的家,主人都乐意提供一餐饭或者一张床。

斯坦利市的港口。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战争,福克兰群岛古老的生活面貌说不定会持续到今天。阿根廷一直强调本国对福克兰群岛有主权,1982年4月1日,它派出军队向群岛发起进攻。
岛民们非常惊慌,因为英国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明,甚至有外交部官员曾说要把福克兰群岛租借给阿根廷。还好当天晚些时候,撒切尔夫人下令英国海军出兵,夺回福克兰。
这场冲突持续了74天,大约650名阿根廷士兵和250名英国士兵阵亡。6月14日,阿根廷撤退了,但首府斯坦利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人们不敢在岛上随意走动,因为很多地方都被埋了地雷。

在岛上作战的英国士兵。
但是,这座贫穷又不起眼的岛也因此获得了它从没享受过的关注。英国决定给予岛民英国公民身份,以及除了外交和军事之外的所有自主权。1986年,英国又给予他们150英里之内海域的捕鱼权。靠向外国捕捞船队出售捕鱼许可证就让岛上的收入在一夜之间翻了三倍。
财富让福克兰群岛在二十年里走完了两百年的发展历程。政府借钱给岛民买地,每个工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不再有农场主和雇工之分。道路和正规的电话系统建立起来了,还增添了学校、医院、游泳池。岛上的每个孩子都可以去英国上大学,由群岛政府支付一切费用,包括每年来回的路费。

撒切尔夫人来岛上参观。
除了捕鱼业之外,旅游业也逐渐得到开发,许多大型邮轮都把斯坦利作为南大西洋游览的主要停靠点之一。现在的福克兰群岛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之一,人均收入与挪威和卡塔尔相当。它的政府是世界上少数完全没有债务的政府,还存了很多钱以备不时之需。

岛上有名景点之一,用两头蓝鲸的下颚骨做的雕塑。
很多70年代以前从群岛移民的人纷纷迁回,出岛上大学的孩子毕业后也大都会回来,但岛上的人口还是太少,远远没法填补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很多岛民都身兼两、三份工作,年轻人换职业毫不费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群岛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许多外国人。2016年的全岛人口调查显示,只有43%的人是土生土长的居民,其他人一半来自英国,另一半来自全世界60个国家。外国人只要找到一份岛上的工作,就能合法待在这里。

企鹅是这里的旅游招牌。
好吧,边写边搜福克兰群岛的风光照片,还真有些心动想去看一看。苍苍草原与茫茫大海,企鹅与羊群,排满五颜六色房子的斯坦利小城,比英国人还有英国味的当地人......或许有一天,这座大西洋小岛会从我的“后一类”移进“前一类”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