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星期二

Nov.4 2019 白手起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女商人,励志吗?

Sweet Smell of Success
by Carina Chocano

这应该是一个励志故事。

和所有励志故事一样,主人公白手起家、历尽挫折,最终获得成功,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但主人公自己反对这个说法。她说她的经历“不是一个穷人变富豪的故事,而是一趟精神进化之旅”。

究竟哪种说法对呢?

Suzy Batiz今年55岁。她少时家境贫困,父亲是个酗酒且有双相情感障碍的音乐家,母亲常年受抑郁症折磨,对止痛药上瘾。

Suzy小时候在基督教会长大,接受的教育是“上帝爱你——可你要是穿短裤,他会毫不犹豫地送你下地狱”。这反而让青少年时期的她特别叛逆。

19岁那年,Suzy从大学退学结婚。27岁时,她已经离了两次婚,有了两个孩子,宣告个人破产。接下来的21年,她混迹于零售界和猎头界,业余尝试做各种小生意。
Suzy Batiz
小时候穷怕了,要赚更多钱的念头无时无刻地萦绕在Suzy心头。可是,虽然她有足够的动力和冲劲,却难得成功。

这么多年来,她卖过健身器材,建过服装品牌,开过服装店、美容院、日晒沙龙,做过修理紫外线日晒机和温泉浴缸的生意。

为了赚钱,她主动给大大小小的工厂打电话,接手他们卖不出去的存货。​一次她卖了好几卡车的工具箱,另一次则是好几卡车的布料。总之,能拿到什么就卖什么。

2001年,她想建立一家将公司和求职者按照企业文化配对的企业,并且进入了最后一轮融资。可惜正好碰到网络泡沫破灭,投资者撤资,她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直到2006年的一天,一位亲戚在晚餐时问有没有能去除厕所臭味的东西。这个问题像闪电一样触发了她的灵感。

当时,Suzy正好迷上了精油。她开始尝试调配喷进马桶后,可以浮在水面上遮掩臭气、散发香气的精油。她一天到晚等着丈夫和儿子上完厕所后做实验,让家人烦不胜烦。终于有一天,实验成功了。

Suzy把用这种精油做成的喷雾分发给朋友试用,又拜托一位朋友的朋友开的小店代为寄卖。厕所除臭喷雾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很快就火了起来。她的公司在创立第一年就赚了100万美元。
Suzy和她的各种精油
今年,她公司的年收入估计可达1亿美元。Suzy占有公司97%的股份,剩下3%由她的三个孩子分享。

福布斯评选2019年美国最有钱的白手起家女性富豪排行榜,Suzy以身家2.4亿美元上榜,与奥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相当。

看,确实励志吧。但Suzy说,这只是表面,她的成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Suzy的产品Poo-Pourri的广告

什么原因呢?我们需要再回到2001年,Suzy失去车和房,彻底失败的那一年。

那次失败让她丧失了做生意的勇气。她整天待在家里,用画画和听重金属摇滚打发时光。这样的生活持续到某天,她去见了一位催眠治疗师为止。

治疗师说,Suzy的生活缺乏意义,并为她推荐了一本书,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的《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

弗兰克是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在纳粹集中营的那段经历让他体会到,人如果明白自我生命的意义,就能更坚强地活下去。

他对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便是根据自身体验创造的意义治疗(logotherapy)。这种治疗帮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我生命的意义,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追求生命的真谛。

Suzy被弗兰克的书触动,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想怎么赚钱,可赚钱真是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吗?她决定放一段精神长假,探索自我身心。

那段时间里,她学习佛教、卡巴拉、印度教、形而上学,参加知名心灵导师的训练营,练习打坐冥想。她说,自己开始聆听到内在的声音,体会到生命的灵性。
摆拍打坐的Suzy
在不再把赚钱当作人生唯一动力的时候,她反而奇迹般获得了开发厕所除臭喷雾的灵感,顺顺当当拥有了以前梦想过却从没得到的那么多钱。

同一期间,她去秘鲁参加了94次“死藤水(ayahuasca)”体验,认真地考虑要不要成为一名萨满。一位据说拥有全英国最大灵媒网络的精神导师告诉她说,萨满的工作是转移负能量,为正能量腾出空间。钱也是一种能量。你做生意,和萨满的工作本质一样,影响力还更大。

【死藤水(ayahuasca)是美洲原住民用含有致幻物质的植物熬制出来的一种饮料,用于萨满仪式中,据说会让人进入通灵状态。】

因此,Suzy便以“生意萨满(business shaman)”自居。她声称,自己不仅仅是生意人,还通过做生意来探索精神领域和生命意义。她的厕所除臭喷雾,可以“letting shit go”, 被驱走的不只有臭气,还有人们负面的想法和能量。

Suzy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确实很难把她的故事简单归为励志范畴:她的成功有很多偶然和运气因素,不具可复制性。但用她自称的生命意义或精神灵性来解释,又实在是虚无缥缈。

其实人生本来就难以解释。小时候,老师说只要努力就能考到好成绩,长大后却发现生活是一场随机事件。很多事情,不管靠意志也好、靠努力也好、靠天赋也好,还是随便什么也好——都有可能成功,或者不成功。

以前的人称之为命,当代人不信命,于是拼命在其中寻找原因和结果,追求一个可以被理解、被接受的解释。Suzy的解释不算别出心裁。

早在19世纪晚期,把财富、成功与神秘的心灵追求联系起来的想法就已经流行开来。

当时,这股思潮被称为“新念(New Thought)”。新念认为,物质是精神世界在现实中的投射,可以被精神影响。消极的念头吸引噩运,而积极的思想带来幸福。

进入二十世纪后,新念从专注于健康和社会进步,转移到了财富上。虽然这股思潮时起时伏,但从没断绝过影响力。

2006年出版的畅销书《秘密(The Secret)》继承了新念思潮的传统。这本书得到奥普拉大力推荐,书中说“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也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

但仔细想来,吸引力法则不能完全解释Suzy的故事——她之前真心渴望钱渴望了几十年,宇宙也没来帮助。等到她不想要钱,想探索人生的意义时,钱却来了。
《秘密》这书我看过。其实我有点儿相信你想要什么,老天就会给你什么。只是老天给你的,可能和你想象中不一样,或者给你的时候你已经不想要了——关于这个话题我可以写好多,还是不写了...

看来吸引力法则不靠谱?有延迟?还是说,管它什么人生意义,财富依然才是Suzy追求的根本?

最后一点,可以听听《财富》杂志主席Alan Murray的说法。Murray说,他观察到在近年来,美国的CEO们对自己职务的描述有了根本性转变。​

2008年,比尔盖茨首先在达沃斯论坛的发言中提到了“创造性资本主义(creative capitalism)”;

之后,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共享价值资本主义(shared value capitalism)”的概念;

全食超市创始人John Mackey大讲“conscious capitalism(良心资本主义)”;

罗斯柴尔德家族企业CEO则推广“inclusive capitalism(全包资本主义)”,等等等等。

总之,代表资本主义的大公司CEO们,不再把积累财富多赚钱作为谈话重点了。

耶鲁大学宗教学教授Kathryn Lofton说,当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时,商人们就开始强调精神追求了。种种“xx资本主义”的说法,是他们试图让赚钱在道德上看起来更美好。​

不说那么复杂,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说现在最流行的用贩卖情怀的手法卖东西。话说,Suzy卖的厕所除味喷雾,不也是在卖她的“去除负能量,探索人生意义”的情怀吗?

如果非要为Suzy的成功找一个解释,相比百折不挠的励志奋斗,或者云里雾里的灵性追求,有意无意地赶上了卖情怀的这股潮流,可能算是相对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吧?
Suzy买了一座教堂改装成住宅——有钱真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