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7日星期一

Feb.17 & 24 2020 《人类简史》,一部世事无常,万物皆空的历史

The Really Big Picture
by
Ian Parker

Yuval Noah Harari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教授。他年轻、羞涩,不善社交,上课前总要先写好讲稿。从2008年开始,他把自己给本科生上的一堂世界历史课的讲义,编写成了一本书。

短短几年间,这本名叫《人类简史(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的书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卖出1200多万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荐说,他看到这本书的感觉,和第一次看到埃及吉萨大金字塔时的感觉一样。

一本讲述世界历史的书,是什么魅力让它如此畅销?看完《纽约客》对Harari的采访,我当即在亚马逊上下单,花几天时间一口气读完,然后也喜欢上了这本书。
我买的是美国版《人类简史》,国内也有中文版本。
《人类简史》不是那种按年代顺序依次叙述世界大事件的历史书。Harari从7万年前智人出现,一直说到当下世界。他像身处国际空间站或宇宙更深处的远望者,遥观太空中这颗小小的蓝色星球,纵览大局而非一点一滴的历史细节。

这种特色从书一开始就表露无遗:

“大约140亿年前,大爆炸形成了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有关这些宇宙基础特质的故事被称为物理。

过了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合并成复杂的结构,叫做原子,原子又结合成分子。有关原子、分子及它们间交互作用的故事被称为化学。

大约40亿年前,在一颗名叫地球的行星上,某些分子结合形成了某种大型且精妙的结构,叫做生物。​有关生物的故事被称为生物学。

大约7万年以前,属于智人这个种类的生物开始形成更加复杂精细的结构,被称为文化。这些人类文化后来的发展就被称之为历史。”

接下来,Harari用三场革命来概括智人从古到今的历史。第一场是7万年前历史开端的意识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第二场是12000年加速历史进程的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第三场是开始于约500年前,我们正身处其中,并且有可能终结智人种族的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

关于第一场意识革命,Harari着重讨论了为什么是智人,而不是例如尼安德特人之类的其它人类种族成为优胜者。他认为重要原因在于,智人的语言能够表达不存在的事物。

大猩猩也有简单的语言,会在危险时刻叫喊“狼来了!”。但只有智人,不仅会在狼来的时候喊来了,还会创造出不存在于世界上的狼神,或者山神、树神,风雨雷电之神。

智人能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神灵、概念、主义、思想,Harari将其统称为虚构(fiction)。生物和社会学观察表明,一个自然族群,比如大猩猩,能容纳的最多数目大约为150人。​让大量陌生人有效率地为同一目标协作,虚构的力量功不可没。

从古至今,人类都生活在虚构中。金钱是一种虚构、公司是一种虚构、国家是一种虚构、宗教是一种虚构。只要有人相信,虚构就存在。​两位素未谋面的律师可以立刻就一个案子合作,因为他们都相信法律、正义、人权,当然还有金钱等虚构的概念和主义。

因为智人有能力虚构,也就有了迅速改变自身行为、群体组织、社会结构的能力。生物的自然行为写在DNA中,非数万年的进化无以改变。从几十万年前到如今,大猩猩的群体都是一样的生活方式。而虚构的更替,能让整个人类社会在几十数百年间发生巨变。

至于第二场农业革命,Harari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诈欺(fraud)”。为什么这么说呢?Harari认为,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个人的生活质量比起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下降了。人需要投入更多的劳作和时间在土地上,吃的食物更加单一化,更容易遭遇饥荒。

农业给人类带来的唯一好处是,单位面积的土地能养活更多人。如果衡量一个种族成功的标准只看它能否繁衍,那农业有助整个智人种族成功。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农业让他走上了一条比老祖宗辛苦得多的道路。农业革命的本质就是,让更多人在更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现在,我们正处于科学革命的风暴之中。这场从500年前开始的革命把人类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送进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温柔乡。

​科学革命带来诸多变化,让人类从开辟新大陆到走上月球。在这些变化之中,Harari认为最重大的,是家庭和社区的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主权国家(state)和市场(market)所取代。

在过去,人类的大部分日常所需都从家庭和社区获取。主权国家很少有全国性的福利、健康或教育系统。​一些疆域广大的帝国甚至把部分税收和司法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和宗族。离开家庭和社区,个人无法存在。

现代主权国家和市场鼓励个人主义。国家为个人提供教育和保障,市场为个人提供工作和日常所需。作为个体的人,我们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但这自由有其代价:通过鼓励个人主义,国家和市场将人与人分隔开来。它们可以更方便地干预个人生活,个人也更缺乏反抗的力量。

当然,人是情感的生物,因此家庭和社区不可能完全消失。由父母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但是,和过去的大家族比起来,今天的核心家庭更深地受到主权国家和市场的影响。​

社区则被“想象社区”所取代。主权国家创造出“民族国家(nation)”的概念,市场创造出“消费者群落”的概念。这两个概念让人们以为自己和其它成千上万素未谋面的人一起属于某个族群、某个实质上是虚构的社区。
作者Harari的推特头像
在书最后,Harari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7万年前至今,生活在高科技社会中的我们,比以前在树林子里采野果打猛犸兽的祖先们更幸福吗?第二个问题是,剧烈发展中的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和基因改造,会让人类彻底变成另一种形态吗?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就不剧透了。反正,不管是Harari本人,还是其它学者,都没法给出肯定的回答。不过可以一提的是,在解答有关幸福的问题时,Harari特别提到了佛教关注当下的冥想理念。

虽然不是佛教徒,Harari每天都会静坐冥想,每年去印度参加长时间的静修。《人类简史》的故事部分反映着佛教的基本理念:世事无常,万物皆空。

Harari说,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向读者展现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包括家庭、财富、宗教、国家、文化,既不是真实存在,也不会永恒不变。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变化,就是历史,就是人类。

每个人读这本《人类简史》,都有不同的感受。有读者评价,这本书让她意识到自己是古往今来生活在这世界上的无数生物之一,从而理解自我之渺小。有人说,Harari的论述鼓励他更关注自身的需求,而不是无时无刻盯着别人的反应。

我读这本书,除了为Harari提出的诸多新鲜观点,以及他通俗明白的叙述方式惊艳外,还特别喜欢字里行间的“世事无常,万物皆空”。对中国人来说,万物皆空不是什么稀奇的道理。但Harari说我们熟悉的社会建构皆为虚构,让“空”这个空荡荡的概念仿佛落到了实处。

我觉得,认识人生的空,不是叫人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干,什么都无所谓。恰恰相反,只有认识到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诸多社会概念的空,才让人能够懂得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认识到金钱、公司、国家、宗教都是空,才知道应该把仅有的那么一点点时间和精力,都分配去给生命中的哪些人,哪些事。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