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ed Media
by Christina Binkley
我一直看不懂当代艺术。
两年前,纽约惠特尼博物馆搞双年展,马路上排了近半个小时队才进得其中。当时似乎有几件展品给我的感觉还蛮有趣。如今回想起来,却好像梦里的画面,只觉得统统模糊不清、摇摇欲坠。
反倒是从博物馆玻璃窗望出去看到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个阴雨天,烟灰色的哈德逊河凝固了似的,水流纹丝不动。河边道路正在施工,蓝色的简易施工围墙沿路拉了一长条,路上车辆大排长龙。
相比抽象又抽象的当代艺术,果然我还是只会欣赏有具体画面的事物。哪怕那事物就如博物馆窗外的风景一般平淡无奇。

为了搞懂当代艺术到底是个什么鬼,我特地读了一本讲当代艺术经济的书:《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国内中文版书名叫《疯狂经济学——让一条鲨鱼身价过亿的学问》,这本书很有意思,感兴趣可以看看。】
看完得出的结论是,当代艺术是营销手段和商业生产的结合。艺术家更像产品代言人,而不是实际的创造者。
按照传统思维,艺术家总是一笔一画亲手完成作品,但当代艺术家大多是团队作业。很多时候,艺术家只提供想法,实际作品由团队助理完成。有时候甚至不用提供想法,反正评论家和观众自会解读。
当代艺术品就是最上层富裕人群的奢饰品。一件艺术品能卖出几百上千万美元,并不在于它有何突破性的意义与审美价值,而是因为它打上了已公认的一流艺术家,如达米恩·赫斯特的标签。就好像花里胡哨的包包,安上Gucci的双G标志顿时就贵得有了道理。

虽然高雅艺术的对象从不是普罗大众,但当代艺术的圈子过于窄小。艺术家们表达的议题越来越宏大,从政治到环保无所不包,但他们的作品被接受的范围却越来越狭窄。
当代艺术,兴旺在一个由艺术家、评论家、画廊、拍卖行、博物馆和收藏家组成的小圈子里。登堂入室进入博物馆的作品尚能让大众参观,被收藏家卖下的,就只是super rich人群又一个投资手段和彰显身份的物件罢了。
《纽约客》这篇文章的主角Sterling Ruby似乎和我有同样的想法。他说:“我对艺术产业的现状一点也不感到兴奋。我觉得它过度资本化了,人们看艺术家就像看赛马一样。我觉得这不会鼓励艺术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Sterling Ruby本人是一位成功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囊括绘画、拼贴、多媒体、雕塑、陶器等等。全世界第一流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例如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等都收藏有他的作品。

2017年,Ruby决定开始一个新项目——设计服装。艺术和时尚的结合并不稀奇,许多时尚品牌都曾和艺术家联名推出设计款。但在此之前,从没有过著名艺术家自己做服装品牌的先例。
Ruby一直很喜欢做衣服。少年时代他就会用缝纫机给自己缝制滑雪衫。现在,他也常常用搞创作剩余的布料做工作服。
Ruby说,他想跨界做衣服的原因之一,是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商品化了。他希望服装让自己的作品“民主化”,也就是说,让更多人有能力拥有他的创作。
在最开始讨论定价时,Ruby聘请的品牌总经理建议参考奢侈品如香奈儿的服装价格。但Ruby坚持要生产一些几百美元的入门款。他希望年轻人也能卖得起自己生产的衣服。

画商们几乎都不赞成Ruby的尝试,称其为自降身价的行为。毕竟Ruby创作的一件艺术品可以卖到上百万美元,而他设计的入门款T恤定价仅数百美元。
今年6月,Ruby在佛罗伦萨举办个人首场时装秀。顶级现代艺术画廊高古轩画廊在Instagram上发布了这条消息。这条Ins只得到了1500个赞,低于高古轩Ins账号的平均水平。有人回复道:“真糟糕,你到底在想什么?”
时装设计师们也不看好Ruby的举动,他们尤其不理解Ruby为什么自己烧钱投入时尚行业。一位时装设计师惊讶发问:“你卖一小幅画就能赚25万美元,干嘛要做时装?”
Ruby也渐渐开始担心,试水时尚界的举动会影响他艺术作品的价格。他说,他知道那些花了好几百万美元买他作品的人,认为这整件事毫无意义。
但Ruby的这场时装秀最终大获成功。《Vogue》报道,资深时尚评论家Suzy Menkes赞美其为他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个人时装秀。

时装秀结束当晚,高古轩画廊专门为Ruby举办了庆功宴。他设计的服装已同步在网上发售。一些热心收藏家参加了晚宴,争先购买新鲜出炉的Ruby牌时装。
某位收藏家的女儿,16岁的Ella买了一条795美元的牛仔裤,她14岁的妹妹Olivia则买了一条695美元的打底裤。
是的,虽说Ruby想“民主化”他的作品,但最终产品还是采用奢饰品的定价标准:一件丝质男士衬衣价格1700美元,仅此一件的斗篷则要价四万美元。
上架前两天,30%的库存就卖光了。但入门款的T恤和套头衫几乎无人问津,反倒是越贵的卖得越好。艺术经纪人Jeffrey Deitch说,很多收藏家觉得Ruby在时装上的尝试很新鲜,因而更想要他的作品。
看来,Ruby的举动并没有如之前所有人担心的那样,拉低他的身价。他招募了更多成员,开始为下一轮的时装秀设计新的款式。

Ruby初涉时尚领域算是成功,但是,在买不起695美元一条的打底裤的我看来,他并没有实现让作品“民主化”的宏愿。
有能力花成千上万美元买衣服的人,与花几百万美元投资艺术品的人相比,数量是要多一些。但这些人都属于那金字塔尖上的一小撮,在大众眼里,实在没太大区别。
Ruby的服装,依然和当代艺术一样,只在一个小圈子里被讨论、被喜爱、被崇拜。那些便宜一点的入门款理当被冷落,因为对这个小圈子来说,他设计的衣服和他的作品一样,都只是彰显身份和品位的手段而已。
我从来不认为艺术必须要获得大多数人的喜爱。了解和欣赏任何一门艺术,一定会有门槛,有的门槛还很高。但当代艺术似乎不仅有门槛,还对大部分人关上了大门。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