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星期日

Sep.23 2019 好莱坞演员Constance Wu:做亚裔代表的压力何其沉重

Represent!
by Jiayang Fan

2018年,演员Constance Wu(吴恬敏)因为“直言不讳好莱坞缺失亚裔声音的问题”而入选《时代》周刊年度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在好莱坞,亚裔的形象一直被边缘化和刻板化。从第一位打入好莱坞的女星黄柳霜开始,亚裔女性在荧屏上扮演的往往不是受害者,就是狐狸精。

Constance是第一位让美国人感受到其魅力的亚洲女性。韩裔作家Inkoo Kang说,Constance让亚裔美国人群首次有了“自己的女神”。
Constance首度跃进大众眼帘是通过2015年的情景喜剧《Fresh Off the Boat》。​这部剧让她连续四次被提名评论家选择电视奖的最佳女演员,成为电视剧行业中最有名的亚裔美国人。

去年夏天,Constance又通过《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走向电影事业。作为25年来第一部全亚裔出演的好莱坞电影,《摘金奇缘》的票房超越了过去10年上映的所有浪漫喜剧片。Constance由此获金球奖最佳女演员提名,她是45年来第一个获得该项提名的亚裔美国人。
《摘金奇缘》中的Constance​
Constance以及《Fresh Off the Boat》、《摘金奇缘》的成功是里程碑式的。美国电影行业曾经的普遍认知是,不管一个故事多有趣,白人观众也不想看一部只有亚裔出演的电影。

荧屏上偶尔出现的亚裔形象总是老一套。一位电视行业高管形容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人们会说‘我们要多元化,让我们在剧里加个亚裔吧!亚裔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呢?哦,她当然可以演个律师,或者演个中介’”。

美国白人从来没注意过,亚裔美国人不仅仅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他们还拥有多种多样的身份标识:比如融入美国社会的程度深深浅浅,在阶级楼梯上的位置高高低低。

终于,Constance Wu出现了,一位让人想看她表演,想了解她更多的亚裔美国人。

少数族裔人群总是对他们中最出色的成员饱含期盼,希望那些优秀分子能代表整个群体发声。成名后的Constance感受到了这份压力。

压力部分来自于公众期盼和自我期许的落差。Constance没想过要做全体亚裔的代表。美国文化给她成长打上的烙印,比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Constance的父母是70年代赴美的台湾移民。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家庭主妇,也做过电脑工程师。当她在弗吉尼亚州Richmond小城出生时,这家人是再典型不过的美国中产阶级样本。

Constance和她的父母及三个姐妹在家讲英语。她周末去社区教堂参加活动,课余学习钢琴和体操。放假时,一家人通常去附近爬山或迪士尼乐园游玩,而不是拜访遥远的台湾故乡。
小时候的Constance(中间短发)四姐妹和妈妈​(图来自worldjournal.com)
她家是小镇上唯一的亚洲人,但Constance从没觉得被区别对待过,更不用说被欺负了。她记得自己一家搬入新房子时,邻居们都端着亲手烘焙的派饼前来祝贺。

当然,Constance也不是没有遭遇过亚裔孩子最常碰到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位“tiger mother (虎妈)”。直到现在,她也不愿意和外人过多聊起家事。问她怎么形容母亲,她只简单说了句“异想天开(whimsical)”。

亚裔母亲总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Constance对学校却不感兴趣,她的热情都献给了当地社区剧院。高中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选择了纽约州立大学Purchase学院学习表演。

2005年毕业后,Constance独自上纽约寻找机会。接下来这五年,她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参加数不清的试镜,只得到过一些电视剧和小型话剧的演出机会。

2010年,她从纽约搬到洛杉矶,但在接下来几年中,生活和在纽约的时候没什么不同:在餐馆端盘子,不停参加试镜,偶尔扮演一些小角色。
《Fresh Off the Boat》里Constance扮演的Jessica Huang​
直到2014年,32岁的Constance赢得了《Fresh Off the Boat》的女主角Jessica Huang的一角。Jessica急躁、控制欲强、像个做好准备随时攻击的拳击手,但又处处可爱迷人。她是一位有性格的妈妈和新移民,而不是某个面目模糊的亚裔职业人士。

借着《Fresh Off the Boat》,Constance终于在影视界获得了一席之地,荧幕上的亚裔也终于有了​更清晰、更有趣的形象。​


随着Constance名气高涨,人们越来越关注她的亚裔美国人身份。可是她不希望“亚裔”成为公众看到她时,给她贴上的唯一标签。她首先是一个美国人。

在一次电视访问中,被问道故乡是哪儿时,她脱口而出:“Richmond”。许多亚裔美国人为此议论纷纷,认为她的回答太酷太棒了。

我一直觉得,和像我一样长大成人后才来美国的人相比,土生土长的ABC们更容易陷入对自我身份的困惑和焦虑之中。

我知道自己绝对不可能融入所谓美国主流文化,​不,也不想融入。我更喜欢自己现在的身份,像过客,像旁观者,像有的介绍会说“某某旅居异国......”

“旅居”,这个词真是太棒了,听上去像是永远在旅行,而我也永远都清楚,我的故乡在哪儿。

我可以开开心心拥抱所有美国文化中美好的东西,羡慕美国孩子的天然自在,也可以肆无忌惮批评他们对食物的品味多糟糕,可怜他们没有唐诗宋词和《红楼梦》。

亚裔美国孩子却没办法这样。他们想摆脱母国的印记,又脱离不了原生文化的影响(虽然很多人对遥远故土一知半解)。他们总是注意着,在白人面前不要太“亚洲”,在亚洲人面前不要太“白”。​

哪怕生于此长于此,他们依然苦于两种文化的牵扯。当他们想彻底放开怀抱融入美国时,常会被族群中的其他人讽为“冒牌货”。当他们和美国(白)人相处时,又处处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像文中所说,做到最好,亚裔也只能算是“试用期”的美国人;而最坏的情况,则是成为被边缘化的外来户。

Constance和其它一些有知名度的亚裔代表们,被人们寄予厚望。希望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未来亚裔人群能在美国找到一个不那么尴尬的位置。

可是,这样的希望何其薄弱,给Constance们的压力又何其沉重。

在文中,一位接受采访的电影界黑人女高管目睹了90年代以来黑人电影的起伏动荡。她为《摘金奇缘》的成功开心,但也说“这不会长久。因为等到明年,好莱坞的口味又会变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