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

Sep. 24 2018 Larry Norman:基督教摇滚乐之父

True Believers by Kelefa Sanneh

去欧洲旅游,最为惊叹的就是一座座教堂。比如百花圣母大教堂的橙色圆顶自带太阳光辉,比如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像连接着天堂。虽然不信教,坐在高大广阔的教堂中,阳光透过玻璃花窗映出斑斓色彩,管风琴伴随唱诗班清音绕梁,不能不油然而生神圣肃穆之感。

所以,看到这篇文章讲基督教摇滚,我第一反应是“什么鬼”?发泄嘶吼的摇滚,哪有半点庄严肃穆,又怎么表达神爱世人的慈悲?

跟我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比如大名鼎鼎的马丁·路德·金。1958年,在担任杂志专栏作家期间,他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写信人是个17岁男孩。他问金,自己一边弹奏福音音乐,一边玩摇滚,可以吗?

金在给他的回信中说,福音和摇滚是“totally incompatible(完全不相容)”的。这就好像一瞬即逝的流行乐,怎能和永恒的巴赫相提并论呢?

马丁·路德·金逝世于1968年。就在他去世后一年,基督摇滚乐在美国正式诞生了。第一张基督摇滚乐专辑是Larry Norman的“Upon This Rock”,Norman也被视为“基督摇滚乐之父”。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文化大行其道。嬉皮士们热爱自由和平,反对传统建制,也受东方宗教和神秘主义影响。许多基督教牧师由此看到了传教机会,他们告诉嬉皮士,基督教也会带来爱与和平,以及超凡脱俗的体验。

牧师们传教的努力没白费,甚至在全美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年轻人信奉基督教的热潮,被称为耶稣运动(Jesus Movement)。

这场运动促使了当代基督教音乐的发展。1972年,几千名年轻人聚集德州达拉斯,召开了一场基督教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Norman是主要嘉宾之一。连当时的总统尼克松也想参加,不过最终被主办方拒之门外。

几十年来,基督摇滚乐渐渐成为当代摇滚乐中的一大种类,也进入了主流世界。2001年,《新闻周刊》就以此为封面,配上了“Jesus Rocks!”的大标题。

基督摇滚乐的流行造就了一批基督摇滚歌手,他们大都遵守严格规定,比如不唱脏话,不吃任何比咖啡因更刺激的东西等等。唯有基督摇滚乐之父Norman不屑一顾。他认为,信仰不应该干预创作。

Norman说,既然自己是基督徒,那自己创作的所有作品不管是什么主题,都自然而然就是基督歌曲。所以,Norman开演唱会时,其他一些基督歌手甚至要获得自己的牧师同意才能去参加。

2008年,Norman年去世了,他发表了100多张专辑,有人把他对基督教摇滚的意义与约翰列侬对摇滚或鲍勃迪伦对民谣的意义相提并论。


《纽约客》这篇文章并不是Larry Norman小传。作者在文中讲了许多其他基督教歌手和乐队,但最吸引我的还是“离经叛道”的Norman。从文中描述看来,有些基督教歌手是为传教而唱,而Norman是真心爱音乐,也真心唱出了自己的信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