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fector
by
Brian Barth
位于北加州的硅谷,毫无疑问是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最有名的地区。这里造就了一批声名赫赫的世界级科技公司,以及无数坐拥亿万财富的科技新贵。Roger McNamee是其中之一。
1982年,26岁的McNamee进入一家投资公司工作。那时恰逢个人电脑革命开启,McNamee投资了最早的一批科技公司,他管理的基金成为同类型基金中最成功的一支。
1999年,McNamee和其它几位投资人共同创建了私募公司银湖资本(Silver Lake Partners)。银湖专注投资科技行业,年收入约2300亿美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投资公司之一。
2004年,他又帮助创建了另一家私募公司Elevation Partners。这家公司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向当时还没上市的Facebook投资2.1亿美元,自然得到了不俗的回报。
在硅谷,Roger McNamee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熟识乔布斯和盖茨,与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亦师亦友。2006年,Facebook刚成立2周年时,是McNamee建议扎克伯格拒绝雅虎的收购,也是他建议扎克伯格雇佣雪莉·桑德伯格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

McNamee为自己的事业自豪。投资科技行业,在他看来,就是投资人类的创造性,为世界解决问题。他的自豪一直维持到了2012年共享租车公司Uber来找他融资为止。
和Uber的交流让McNamee感到,现在的硅谷科技公司偏离了过去理想主义的道路。很多创业者开公司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改变世界,而是制造垄断,成为百万富翁。
McNamee拒绝了Uber。但他渐渐发现,自己以前相信并投资过的公司,比如扎克伯格带领的Facebook,也正在与他的理念渐行渐远。
2016年2月,刚退休不久的McNamee发现自己的Facebook页面上经常刷新一些煽动性的虚假政治新闻。他给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分别发了邮件,说自己对Facebook感到“失望、尴尬、羞愧”。
邮件发出后不到一小时,那两人就回复他说,Facebook已经在着手解决他提到的问题,并派了一名高管与他交流。但在交流过程中,这位高管告诉McNamee,Facebook只是一个平台,不是媒体出版商,不能控制用户的所有行为。
高管的话让McNamee看清楚了Facebook高层的态度。他们表面热情,实际对自己在邮件中提到的问题漠不关心。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场公关事件。这以后,McNamee再没和那两人打过交道。每次提起扎克伯格,他就呼之以“独裁者”。
扎克伯格不理会McNamee,McNamee却不肯放过扎克伯格。他在《卫报》、《时代周刊》等英美各大媒体上发评论文章,约见硅谷高管、投资人和华盛顿政界人士,述说自己对科技公司的担忧。
McNamee的担忧主要有二,一个是前面所说的社交媒体上极端虚假新闻的泛滥,另一个则是科技公司对用户隐私的侵犯。
他特别点名批评硅谷两家最大的科技公司——谷歌和Facebook。这两家公司拥有海量的用户隐私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出售给广告商,让广告商可以精准定位潜在顾客,定向投放广告,影响用户的意愿和选择。
今年2月,McNamee出版了新书《Zucked: Waking Up to the Facebook Catastrophe》。“Zucked”是他生造的词汇,来自扎克伯格(Zuckerberg)的姓。在书中,他列举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如何被Facebook侵犯和操控(Zucked)的:投票、权利、隐私、生活,一切的一切……

虽然虚假新闻问题和隐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公众重视,并有许多人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比如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大科技公司的权利等等,但McNamee觉得这些手段力度还太轻。
他认为,真正有用的改革是“禁止所有第三方商用隐私数据——金融信息、位置信息、健康信息、浏览器历史信息、邮件扫描信息”。科技公司必须征求用户同意才能收集数据,收集的数据只能用于该公司提供服务。
比如说,一个健康手机APP可以收集你的身高体重信息,但它不应该收集你的地理位置信息。它更不应该把这些信息和Facebook、谷歌或广告商分享。你可以放心地用这个App记录健身信息,不会因为用了它就收到一大堆附近健身训练班的垃圾广告。
McNamee不是第一位批评科技行业的硅谷内部人士,但他可能是这些人中最卖力的。许多科技公司大佬因此对他十分不满。他的老熟人盖茨说,McName对硅谷,尤其是Facebook的批评“不公正、令人愤慨”。
有人说,McNamee作为硅谷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如今所作所为不过是想赶上另一股风潮而已。按照McNamee的改革建议,Google和Facebook大部分的收入来源将烟消云散。这对其它一些不依靠用户隐私和广告赚钱的竞争者来说可太好了。
也有人说,McNamee或许是诚心诚意地想限制科技公司对用户隐私的侵犯,但这些公司的能力被夸大了。一篇新近发表的论文调查了14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的公司。结论是这些公司的分析准确度极低,连猜对用户性别的正确率也只有42%。
另一组研究者发现,根据用户隐私数据精准定位并投放广告所得的收入,比随机向用户投放广告得到的收入只多4%。虽然用户的隐私被侵犯了,但他们并不是那么好操控的。细分定位用户精准投放广告,或许是个硅谷科技公司连自己也骗进去了的谎言。
而且,大多数人并不那么在意隐私权。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的调查显示,一半左右的美国人对科技行业持正面看法。在今年初评选的最受年轻人喜爱品牌榜单上,谷歌依然高居第二位。
因为对科技行业不遗余力的批评,McNamee得到了硅谷背叛者的名号。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依然奔走欧美各国,抓住一切机会述说自己对Facebook,对谷歌,以及对所有这类科技公司的担忧。
我平常上网时,经常看到哪种让人感觉“嘿它怎么就那么巧知道我想买什么”的广告,知道这多半是我在哪儿搜索了什么的信息被卖给了广告商。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会轻微不爽,但也无可奈何,感觉就像是为了上网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我不知道McNamee的警告是否危言耸听,他的建议是否过于激进。不过,我觉得有像他这样的人存在,随时随地给占据了人类社会生活半边天的科技公司敲敲警钟,挺好的。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