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Italy by D.T.Max

从国外给朋友带纪念品时,一定会注意看是不是“Made in China”。倒不是说中国制造的不好,但千里迢迢带回去的东西,总希望是彻头彻尾的外国货。
不过,根据本文来看,即使标签上写的是“Made in Italy”,这件商品仍然有可能是“Made by Chinese” 。
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小城Prato是著名的皮具及纺织品制造地。在这里你能看到许许多多的工厂、工作室或小作坊,精品店里闪花人眼的Gucci、Prada、Chanel就是由它们生产的。

在Prato的20万合法居民里,有十分之一是中国人。据当地警长估计,非法中国移民大概还有一万人。这些中国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迁来,大多来自浙江温州。他们秉着温州人精明能干的本性,建起了上百家纺织品和皮具工厂。
虽然同是中国人开设,这些工厂依然有云泥之别。“云”上的工厂和意大利本地工厂并无区别——或许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厂主会说意大利语,厂房干净整洁,工人们有制服和食堂,技术最好的工人一个月能挣到2000欧左右,相当于意大利中产收入。这些工厂为奢侈品牌代工,奢侈品牌反过来也对它们的生产环境、流程和质量提出严格要求。一些生在意大利的第二代中国人已经开始不满足于代工,开始设计和生产自己的品牌。
但是,那些“泥”里的工厂(或者叫作坊更合适)依然是大多数。在Prato的中国城,一路全是破破烂烂的房子。许多房子的窗户都用毛毯遮盖,毛毯后面就是所谓的血汗作坊。偷渡来的新移民在作坊里做工和居住,一天工作12小时或更久,使得这儿的制造成本只有正规工厂的五分之一。

2013年,电线短路引起的大火烧死了7个住在这种作坊里的中国人。托斯卡纳大区政府此后制定了突击检查小作坊的专项行动,发现93%的作坊都存在从接纳偷渡客到电线外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中国人在这里越来越不受欢迎。许多意大利人认为中国人只注重成本和速度,缺乏美学上的追求。压榨劳动力、生产仿冒品和逃税是大部分小作坊的生存之道。去年,中国银行米兰分行就因为转移这些中国移民的不当获利而认交2000万美元罚款。
更为当地人诟病的一点是,中国人对这里的经济没有贡献。中国人很少在意大利店消费,他们有自己的商店、餐馆、银行,甚至自己的警务力量和黑社会,形成了一套只有中国人在内的生态链。很多中国人在这里七、八年也不会说一句意大利语——因为说中文就足以生存下来了。
当然,这个看法有失偏颇。据本地经济机构2015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人群体为Prato贡献了7亿欧元,约占这里总收入的11%。
不管怎样,无论是奢侈品,还是快时尚消费品,都在尽力降低成本。中国人生产的“Made in Italy”,未来大概会越来越多。买一件东西喜欢就好,确实不用再纠结它到底made in where。
附记两个有趣的点:1)根据接受采访的工厂主意见来看,Chanel对质量把控要求最高。2)一个意大利人接了Gucci的一笔大订单,一个包24美元。这个意大利人将订单转包给中国作坊,一个包给作坊12美元。最后这批包在Gucci专卖店的价格是一个800-2000美元不等。——综上,以后知道什么可以买,什么别买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