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6日星期五

Mar.9 2020 给自然一点补偿,用垃圾来种一丛花

Complete Trash
by
Rivka Galchen

垃圾是摩登社会的产物。

在工业化时代以前,没有纸板箱,没有包装纸,更没有塑料袋。普通人家衣服穿旧了缝缝补补,实在没法补就当抹布;今天吃剩的明天煮煮又是一顿,人不能吃就喂猪喂鸡。就连自家的一把破扫帚,那也是要珍惜的。

进入20世纪,尤其20世纪下半叶以来,物资极大丰富,消费主义带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垃圾才多起来。一座座冒冒尖尖的垃圾金字塔,五色斑驳、恶臭萦空,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又一大环境问题。
印度德里附近的一座垃圾山,有60多米高。
人类制造的废物,反过来蚕食着人类生存的地盘。怎么办?当下全世界通行的办法之一,就是把垃圾分成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凡是还能再利用再改造的,比如纸张、包装盒、玻璃瓶、可回收塑料之类,都属于有重生机会的可回收物资。

像我所在的麻州小镇,每家每户的垃圾由垃圾管理公司一周收一次。每年先交基本年费146美元,然后按自家扔垃圾的量购买专用垃圾袋。垃圾袋分大小两种,大的2美元一只,小的1.2美元1只。我家一般一周用一只大的就足够了。

为鼓励大家积极分类,小镇给每户人家额外发一个绿色的大回收桶。凡是可回收垃圾,都可以直接装进桶里,由垃圾管理公司收垃圾时一起回收。分类越细,往可回收桶里装得越多,垃圾袋就用得越少,多少能节约几张钞票。

我住的社区每周五统一收垃圾。一到周五早晨,家家家户户的车道口都摆着两个桶。一个绿色的回收桶,一个(通常是黑色)的垃圾桶,沿路一直排下去,就跟等待检阅的卫兵似的。
附近路上随便拍了一张,就像这样的垃圾桶。
上周五早上出门,我发现有几户人家的两个桶旁边还多了个小朋友,一个高度只到人膝盖的小垃圾桶。这是哪儿冒出来的?莫非是为了培养小孩子扔垃圾的习惯专门买的小桶?仔细瞅了瞅,桶上标注着“compost”的字样。

“compost”翻译成中文是“堆肥”,就是混合有机废物,比如剩菜剩饭枯草烂叶之类,等待它分解化为肥料。我以前研究养花的时候碰到过这个概念,以为它多是园艺爱好者在自家后院搞的玩艺儿,没想到在我们镇上已经流行开来啦。

也是巧,这周《纽约客》,第一篇文章就讲有机垃圾处理和堆肥,对比了美国纽约和韩国首尔两座城市。前者把95%的有机垃圾都送去填埋场,而后者则能够回收利用95%的有机垃圾。​

纽约的垃圾处理政策和我住的小镇一样,分为不可回收和可回收两大类。有机垃圾,比如剩饭剩菜,是否回收全靠自觉。纽约市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都是这些残汤剩水,其中的95%都被运送去了垃圾填埋场。

每年,纽约向美国各大垃圾填埋场输送百万吨有机垃圾,有的垃圾甚至奔袭千里,去往车程10多个小时之外的南卡罗来纳州。2019年,光在把垃圾运送往填埋场这件事上,纽约市就花了4.22亿美元。

把垃圾送去填埋场的坏处,当然不仅是耗财费力。堆积如山的残羹冷炙,光想想那臭味就受不了。但如果只是发臭不卫生,倒也不是最大问题。问题在,它还会影响整个地球的气候。

由于缺乏氧气,堆在填埋场的有机垃圾会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大量甲烷,这种温室气体的威力是二氧化碳的56倍。美国人扔的垃圾多,由垃圾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多于全世界其它任何国家,与3700万辆小汽车一年的排放量相当。

纽约其实有自愿回收有机垃圾的项目,规模可以覆盖三分之一的纽约人。只要上网报名,领取专用棕色垃圾桶,把每天的厨余残羹装进垃圾桶里,垃圾车就会定时专程上门回收。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项目,很多人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特意回收有机垃圾。

这是纽约,再来看看首尔。90年代初期,首尔大街小巷的公共垃圾站都处于爆炸状态,其状况可想而知。有人为阻挡垃圾被运送去自家附近的垃圾站,直接走上马路中央,躺倒在行驶中的垃圾车面前。

1995年,韩国出台了垃圾回收政策,把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和我住的小镇一样,扔可回收垃圾不收费,扔不可回收垃圾按垃圾袋的数量和大小计费。2006年,韩国又立法规定,扔废弃食物进垃圾桶和填埋场是非法行为。

这一措施让人们平均每天少扔四分之三磅食物,相当于一份麦当劳巨无霸汉堡+薯条套餐的分量。现在,韩国每天产生13000吨食物垃圾,大约有三个去向:堆肥(30%),动物饲料(60%)和生物燃料(10%)。

在首尔,几乎每个小区的停车场都有可以自动回收有机垃圾的堆肥桶。居民们按需购买可生物降解的垃圾袋,装满有机垃圾后扔进堆肥桶里。这些智能堆肥桶可以刷卡称重收费。一个首尔家庭每月花在回收食物垃圾上的开销大约是6美元。
首尔小区里的智能堆肥桶。
在小区里堆肥会臭吗?堆肥需要四种成分共同作用:碳、氮、水和氧气。前三者在食物垃圾中都很充足,氧气则通过搅动堆肥提供。没有足够的氧,堆肥闻起来就像臭鸡蛋;要是氮太多,它会发出一股猫尿味。但科学的堆肥桶保证几种元素比例合适,走近了也只会闻到新鲜泥土的味道。

制造好的堆肥用来干嘛呢?过去10年来,首尔的城市农场数量从66个猛增到了2000多个。屋顶和小区花园可以种植鲜花、卷心菜、青椒和豌豆,公寓地下室用来种蘑菇。很多小区既有堆肥桶,又有城市农场, 简直就是一个内部小型生态系统。

和首尔比起来,纽约相形见绌。不过美国其它一些城市也在推行类似的制度。比如旧金山和西雅图现在都强制回收有机垃圾,分别能回收至少80%和60%的厨余剩菜。

至于我上周五在路边看到的小小堆肥桶,上网查了一下,是这儿一家公司推出的新项目。每月缴纳十几美元,这家公司就会每周定期来拖走你家的有机垃圾,经过堆肥处理后,再把制作好的肥土送还你。美国人后院大,肥土用来种花养草都挺合适。
制作好的堆肥就像这样,和一般的营养土没什么两样。
现代人每时每刻都在制造垃圾。大地、森林、河流、海洋,就连南北极也无法幸免于难,没有地方能逃离垃圾的侵害。用垃圾堆肥,产出的肥土回馈大地,在上面种一丛花,也算是人类对大自然一点点微薄的补偿吧。(其实再想想,大自然也未必在乎,这还是人类为了挽救自己亡羊补牢而已。​)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