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纽约客》是双周刊。想来是夏天到了,编辑们也要休假了吧?反正,本期封面就是一派度假风光:海滩、阳伞、啤酒再加上热狗,不亦乐乎,哇哇!
这篇文章讲今年四月份秘鲁前总统自杀的事件。我不太喜欢政治题材,而且对秘鲁这个国家,除了那几处著名旅游景点,其它几乎一无所知。本来以为会有点无聊,没想到读完还觉得挺有意思。
阿兰·加西亚曾是南美洲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聪明、骄傲、富有魅力。
他当过两届总统。在第一届总统期间,他把秘鲁搞得一塌糊涂,不得不流亡海外。没想到,他还能东山再起,第二次当上总统。
和拉美许多国家领导人一样,加西亚也逃不脱贪腐的指控,虽然他坚称自己是清白的。为了避免被逮捕和上法庭的屈辱,在还有一个月就满七十岁时,他饮弹自杀了。
真实人生,比小说要复杂得多,精彩得多。
Executive Decision
by Daniel Alarcon
今年4月17日,曾担任两届秘鲁总统的阿兰·加西亚(Alan García)开枪自杀,被送入医院后不治身亡。
在此之前,关于加西亚即将被捕的消息已经传遍了秘鲁。他在几个月前曾要求秘书在时机到来时转交一封信给他的家人。那封信是一篇自杀绝笔。
加西亚也经常对朋友说,他绝对不会忍受被逮捕的屈辱。有一次做完听证后,他给律师看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手枪。
4月17日清晨6:30,警察敲响了加西亚家的大门,这把手枪终于派上了用场。
录像显示,加西亚和警察简单交谈后便回身走向卧室。他一转过身,就从衣袋里掏出了那把枪。在卧室里,他给女友打了个不到一分钟的视频电话,说了句我爱你,便把枪对准头,扣下了板机。
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南美洲史上最年轻国家领导人,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要了解加西亚,先要了解他领导的党派——阿普拉党(APRA)。阿普拉党成立于95年前,全称美洲人民革命联盟(American Popular RevolutionaryAlliance)。和秘鲁其它在政坛上纷纭起伏的党派比起来,阿普拉党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很多人加入阿普拉党,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祖父母,都是党员。
加西亚就生在一个阿普拉党家庭中。他的母亲是老师,父亲是会计师,两人都是忠诚的党员。加西亚出生时,他的父亲正因为党员身份被关在监狱里。
加西亚在少年时代便追随父母入了党。在阿普拉党传奇创建者阿亚·德拉托雷(Haya de la Torre)开设的政治和历史课上,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那时候,他便因为家世、才智甚至身材而鹤立鸡群(加西亚身高190厘米)。
在1970年代早期,加西亚是德拉托雷亲手挑选、亲自教导的一小群学生中的一员。他擅长公开演讲、魅力非凡、从不循规蹈矩,是大学里的知名人物。
不过,他学生时代的密友Lauer回忆说,加西亚虽然看上去十分自信,其实却充满了不确定和对地位的痴迷。他身上缺失了一些什么,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野心。
可是,这也是加西亚受欢迎的原因。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完整的人,往往会成为令人惊叹的选举候选人。因为选民们可以往他身上投射自己想要看到的品质。
【这句话很难翻译,我大概理解他的意思,但是不知道怎么写比较合适。原文是“Garcia didn’t seem to be completely there. And those who aren’t there tend to make stupendous candidates because people can project onto them whatever they wish.”】
加西亚在欧洲待了五年,学习法律和社会学。1977年,他回到秘鲁,在党内势不可挡、一路高升。33岁那年,他成了阿普拉党的总秘书。
1985年,36岁的加西亚赢得了秘鲁总统大选。这在秘鲁历史和阿普拉党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秘鲁第一位阿普拉党总统,也是近四十年来第一位通过选举和平取得领导地位的总统。他是南美洲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
加西亚誓言要不惜一切代价作出改变,着重减少秘鲁国家债务和打击公务员犯罪。他刚上任时的支持率达到了95%。他的政策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看起来也有些效果:秘鲁经济达到了惊人的年均10%的增长。
但同时,秘鲁的财政赤字也越来越大。应付这一问题,加西亚只简单地通过多印钞票来解决。1987年,秘鲁的所有外汇储蓄都空了,加西亚宣布要将银行国有化,被大众的强烈反对制止。
这以后,秘鲁迎来了历史上的超级通胀时期。物价一天内变化好几次,钞票上的“0”开始无限增长,中产阶级一辈子的积蓄一下子一文不值。
在加西亚第一任总统任期的最后三年间,秘鲁的GDP下跌了四分之一。到1990年,60%的秘鲁人陷入贫困。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和秘鲁老百姓的共识是,加西亚担任第一任总统期间是秘鲁现代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
在离职时,加西亚的支持率跌到了可怜的6%。他不再是拉丁美洲青春的希望,人们对他是否贪污腐败充满疑问。
不过,就在国会对加西亚的问题进行调查时,当时的秘鲁总统宣布解散国会。在政治动乱中,加西亚逃到哥伦比亚大使馆寻求庇护,随后又流落到巴黎。
流亡海外的加西亚不甘心就此落败。他联系上阿普拉党国会议员Ricardo Pinedo,制订了一个东山再起的计划。
计划是由加西亚在电话里Pinedo讲述他对国际政治的看法,Pinedo把这些讲话录下来送到地方电台免费播放,唯一的要求是电台不能删减。
一开始,Pinedo觉得这个主意很荒谬,但渐渐地,加西亚的录音带引起了注意。在最多的时候,全秘鲁有22家地方电台播放他的讲话。
就这样,到1999年,远在巴黎的加西亚再次将阿普拉党揽至自己麾下。2000年,当时的总统因为腐败问题倒下,加西亚回归的时机来到了。
他参加了2001年的总统大选,虽然没能最终取胜,但与胜利者极其接近。他的个人魅力丝毫不减,许多没经历过他第一届任期灾难的年轻选民都支持他。那时候在秘鲁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别听阿兰·加西亚,否则他可能会说服你。”
2006年,加西亚终于再次赢得总统大选。上次的惨痛教训让他对通货膨胀的一点点波动都十分在意。经济是他在第二任期间最关注的问题。
阿普拉党人和加西亚的支持者说,他的第二届任期十分成功。秘鲁和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国家签订了13项自由贸易协定,GDP年均增长率稳定在7%左右。全国建设了30家医院,上百万秘鲁人第一次用上了清洁用水,贫困率降低了一半。
但是,反对者指出,和第一任期时不同,加西亚没有对秘鲁腐败的政治架构做出任何改变。人们说他被第一任期的后果吓怕了,只满足于经济的表面繁荣,而不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所以,加西亚带领的政府依然逃脱不了腐败的指控。在无数指控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是出售总统赦免权。在加西亚离任后,国会调查委员会发现他在任职期间减轻或减少了3000多个贩毒者的判决,缩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犯罪者的服役时间。
最终,阿普拉党一位主管赦免委员会的党员就此事认罪,但他拒绝说出,在他上面是否还有更大的领导主持这件事。
另外一项指控是巴西建筑公司奥德布雷希特公司腐败案。这一案件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系列政坛地震,秘鲁自然也不例外。加西亚的秘书Luis Nava被指控代表总统收取了数百万美元的贿赂。Nava拒绝承认,加西亚也声称自己是清白的。
无论是否清白,种种指控终于让法院签署了对加西亚的拘捕令。时间来到4月17日清晨,带着拘捕令的警察敲响了加西亚家的大门,不愿面对法庭和监狱的他自杀了。
根据秘鲁法律系统的潜规则,加西亚一死,所有针对他的调查则自动终止。
加西亚的支持者相信他的清白无辜,反对者也认为他过早抛弃了生命。毕竟法庭发出的只是临时拘留判决,他还有机会在后面的法律程序中做出应对。
可是,加西亚早就做出了选择。
4月19日,他的女儿面对数千名悼念者公开了父亲早早留下的自杀遗言:“我见过其他人戴着手铐游行示众,展示他们悲惨的存在。但阿兰·加西亚绝对不会忍受这样的不公平和滑稽表演。我把我这一决定的尊严留给我的孩子;把我的骄傲留给我的朋友;把我的尸体留给敌人,那是我对他们的鄙视。”
读完文章,我觉得加西亚恐怕还是有腐败行为的。很难想象,身居高位的领导,身边的人收受贿赂,自己毫无察觉。除非这人特别愚蠢。但加西亚能当选两届总统,我想应该不至于。
或许,他并不认为这是腐败。人很容易找出各种理由将自己做的事情正当化。文中呈现的加西亚是一个善于演讲、善于打动人心的领导,或许他也善于说服自己、善于欺骗自己的心。
有一种人,是表演性人格。他们认为自己是那样的人,扮演自己是那样的人,最后就真觉得自己是那样的人了。加西亚说,自杀是为了逃脱上法庭的屈辱。我想,说不定他害怕发现,原来真实的自己是这样的。
如果上法庭,面对各种质疑,就无法不面对真实的自己。哪怕最后能想办法辩解一条出路,在他人面前或可维持原来的形象,但在自己面前,那个形象永远被毁掉了。
自杀了,留下一封漂亮的遗书,完成一次最后的表演。再也没有法庭调查,在他人心里、在自己心里,那个形象永远得以留存。
不过,我也就是随便猜猜而已。真实的加西亚是什么样,他在写遗书的时候怎么想,在把枪对准脑袋的那一刻怎么想,谁能知道呢?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