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星期五

Feb. 11 2019 一位悬疑小说作家的谎话精人生

Unreliable Narrator by Ian Parker

你看过《窗里的女人(A Woman in The Window)》吗?
据说,它是继《消失的爱人》和《火车上的女孩》后,2018年欧美地区最火的悬疑小说,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福克斯已经买下了它的电影版权,演员阵容包括艾米·亚当斯和加里·奥德曼。
斯蒂芬·金评价《窗里的女人》是“难得一见的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及《纽约客》的书评都对这本书赞誉有加。
《窗里的女人》作者Dan Mallory今年39岁,是一位在出版界工作多年的资深编辑。他用A·J·Finn的笔名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可谓是一鸣惊人。
在Mallory的笔下,书中女主角——独居在纽约哈莱姆大宅中的安娜·福克斯身边充满了悬疑、伪装、谎言。而Mallory自己的生活同样也覆盖着一层浓浓的迷雾。
表面上看,Mallory极富魅力。他善于和人打交道,特别会投其所好,常在谈话中用自嘲活跃气氛,用自我剖析取得信任。许多人认为,如果他不做图书编辑,应该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
脱口秀演员的基本功是要会讲故事,Mallory特别精于此道。他不仅在小说里讲了一个好故事,而且把自己的生活,也讲成了一个故事。
一个充满谎言的故事。
比如说,他说自己大学实习时,改过《死神来了》的剧本。但导演黄毅瑜说,Mallory没参与这部电影的任何环节。
比如说,Mallory说自己是牛津大学博士。其实他虽然在牛津大学读过博,但并没拿到学位。
比如说,他说在伦敦出版界工作时,自己慧眼识珠推荐了JK罗琳匿名写作的侦探小说《布谷鸟的呼唤》。但他和这本书从头到尾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说,他曾经以自己工作出版社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更好的offer为由,让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但后来发现,竞争对手根本就没给他开过offer。
这些谎言大多属于吹牛皮的范畴。很多人在写简历或面试时,都会信口开河,把自己的成就夸大其辞。虽然不是什么好习惯,但还算可以理解。
可是,Mallory的有些谎言就大大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力。
Mallory撒过最大的谎有两个。第一个是关于他的母亲和家人。
对许多人,Mallory都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自己年少时父母离异,后来母亲患癌症去世。
实际上,Mallory父母在他小时候确实分居两年,但并没离婚,最终复合了。他的母亲在他十几岁时,也确实患上了癌症,但已经治愈,到现在还一直活得好好的。
可是,Mallory很喜欢讲这个母亲患癌去世的故事。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他常常无故缺课。他给老师们的解释是,自己必须得照顾即将去世的母亲。
在申请博士时,他还把母亲患癌去世这件事写到自己的申请文书中,深深打动了录取他的导师。
许多同事,也听Mallory讲过母亲患癌去世的事。当老师和同事们从本文作者Ian Parker的采访中得知Mallory的母亲还健在时,都觉得难以置信。
而Mallory的另一个谎言更加惊人。他说,自己也有癌症,而且是可怕的脑癌。
硕士毕业后,当Mallory在伦敦的一家出版社开始第一份工作时,他就向同事们透露自己是脑癌患者。在读博期间,他出现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少,老师们都相信是他身患重病的缘故。最终,他没能完成博士学业。
接下去,Mallory在纽约一家出版社找到了工作。某一天,他突然就不来办公室了,他的同事都莫名所以。
之后,同事们收到了一封署名是Mallory弟弟Jake的邮件。Jake在邮件中说,Mallory的脑癌需要动手术。
此后,Jake时不时发邮件报告Mallory手术和康复的进展。但渐渐地,大家发觉这些邮件有点不对劲。邮件中的某些用词和Mallory的习惯用词一样,描述的医院情形也含糊不清。
关键是,邮件中的Jake说自己一直在照顾哥哥,但Jake未婚妻的facebook状态显示,就在邮件中描述的Mallory做手术的那一周,Jake和她还拍摄了结婚照,看上去非常开心。
当几个月后,Mallory回到出版社工作时,他看上去一切正常,完全不像曾经动过脑癌大手术的样子。
许多人都怀疑,这些署名Jake的邮件全是Mallory自己写的。他自导自演了这出患癌动手术的大戏(Jake和Mallory都没有回应关于这件事的询问)。
毕竟平时Mallory就很爱演。有一次,出版社开会,Mallory说自己要在家照顾朋友的狗狗,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在电话里,大家不时能听到他喝斥狗狗的声音。但是,所有人都感觉出,Mallory身边根本没有狗。他只是在演戏来增加谎言的可信度。
你可能会问,撒谎成性的Mallory,这还能在业界混得下去?其实,很多时候,谎话的网编织得越大,反而越不容易被戳穿。(直到本文作者Ian Parker采访时,很多人才确知Mallory是在说谎。)
同事们大多只是怀疑Mallory撒谎,但并没有人去认真查证。毕竟,有多少人会拿自己母亲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而且,Mallory本人和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谎话精一样,天生自带一种能让人对他产生好感的气质。
当然,Mallory的行为还是让他在纽约和伦敦的出版界业内风评不佳。当《窗里的女人》用A·J·Finn这个笔名进行小说版权拍卖时,有至少8家出版社参与了竞拍。
在竞拍价格达到75万美元时,Mallory揭示了作者的真实身份——就是他自己。这下子,好几家出版社都主动退出了竞拍。最终,Mallory工作的出版社买下了版权。
随着《窗里的女人》一炮而红,Mallory也越来越多的走到了台前。这次,他不再拿自己有癌症说事儿了,转而说自己有严重的躁郁症,还经历过各种残酷的治疗手段。
Mallory的一位医生证实,他确实被确诊有躁郁症。但一些心理专家指出,躁郁症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状态,而Mallory却很正常。他大肆宣扬自己患上躁郁症,像是在用这一点为自己增添一份别样的魅力。
当他还在念大学时,Mallory曾在校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ake Full Advantage of Suffering(化不幸为优势)》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当你碰到一些不幸的事情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不幸能为你所用。
这似乎能说明Mallory撒谎的目的。他用不幸的遭遇把自己包装成弱者,引起周围人的同情。这样做,既能达到目的,又显得不是那么野心勃勃。
Mallory拒绝了本文作者Ian Parker的采访要求,但他通过代理给《纽约客》发了一份声明。
他说,由于郁躁症的影响,自己耻于承认得了精神病,所以假称得了癌症。同样由于郁躁症,他对自己以前很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没有印象。
那么,Mallory是否真的得了躁郁症,还是他只是在用一个新的谎言,来试图掩盖过去的谎言呢?


看完这篇文章,我马上找来了《窗里的女人》。书篇幅不长,一个晚上就能看完。语言很流畅,文字富有画面感,用Ian Parker的形容,就是“电影剧本一般的写法”。
不过,我觉得它配不上2018年最畅销悬疑小说的名头。和作者本人是不是谎话精无关,单纯就书来说,女主的某些特质和《火车上的女孩》中的女主非常相似,整体悬念并不是那么强,到结尾没有让人大吃一惊的感受。
有些悬疑小说,比如斯蒂芬金或者丹布朗的某些作品,或者《消失的爱人》,确实是要么信息量特别丰富,要么手法特别新颖,要么氛围营造得特别诡异。相比之下这本书就还…挺一般的。
不过,作为无聊时打发时间的读物,《窗里的女人》也算够格。书中提到了很多老电影,算是个亮点吧。据说,Mallory正在写下一本悬疑小说,打算2020年出版。那究竟会是怎样一本书,已经被证明是谎话精的他,到那时又会是怎样的状态呢?莫名还有点期待呢。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