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星期日

Dec.10 1028 谷歌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这对双子星好友

Binary Stars by James Somers

Jeff DeanSanjay Ghemawat是一对多年好友。好到什么程度呢?作为Google最资深的程序员,他俩长年面对着同一台电脑,一起编写程序。

Jeff今年50岁,Sanjay52岁。他俩的友谊始于二十多年前,两人在DEC公司工作的时期。那时,Jeff就常常从自己的实验室步行两个街区,到Sanjay的实验室去与他共同工作。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人发现在一起编程更有效率。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编写程序就像做数学题或写小说那样,是一项孤独的脑力运动。虽然有人倡导过“结对编程”的理念,也就是两位程序员共用一台电脑编程,但通常是一位主导,另一位只是辅助。而且在实践中,几乎没有程序员喜欢这个主意。

JeffSanjay显然颠覆了通常的认知。共同编程时的他俩就像同一个灵魂的两半,心意相通,优势互补,写出了无数可以称之为美妙的程序。

Jeff出生在夏威夷,父亲是热带疾病研究者,母亲的专业是医疗人类学。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他经常搬家。13岁时,Jeff还和父母一起在索马里西部的难民营中工作了三个月。他从小就爱玩电脑,上中学时,Jeff就编写了一个为传染病学家搜集数据的程序。这个程序后来成为了传染病研究者做田野调查时的标准工具。

Sanjay是印度裔美国人。他出生在美国,但在印度长大成人。Sanjay的父亲是位植物学家,母亲是家庭主妇。Sanjay 一家都很爱读书,他的哥哥是有史以来哈佛商学院最年轻的终生教职获得者。不过,在上大学之前,Sanjay从来没有摸过电脑。

成长环境不同的两人,性格也截然相反。Jeff外向开朗,在Google内部流传着他的许多“梗”。他明尼苏达大学读本科时和妻子相识,有两个个女儿。而Sanjay安静内向,他的身上似乎总围绕着一层神秘的氛围。虽然Sanjay说自己并不是独身主义者,但直到现在他仍是单身。

不过,JeffSanjay写的程序却正好是本人性格的反面。Jeff的奇思妙想让他能写出优秀的程序。可对观者来说,他的代码不太友好,拒人于千里之外;而Sanjay编写的程序总是简洁有序,既充满信息量,又让人易于解读。

1999年,当Google还是一家初创公司时,Jeff就加入了。9个月后,Sanjay也追随好友的脚步来到了Google。从此,这一对好友就为Google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比如说在2000年时,Google遇到了一场危机。当时的程序不知哪儿出了问题,搜索引擎抓取的信息已经五个月没法更新了。JeffSanjay从最底层的“0”和“1”开始检查,发现了硬件的问题,解决了这场危机。

2003年时,JeffSanjay又给Google带来了它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升级。两人共同研发了一个叫做MapReduce的软件,能够协助程序员更轻松地处理大量数据和电脑设备。MapReduce的理念很快就用到了Google开发的各个应用上,比如翻译和地图。

2004年,考虑到MapReduce对处理大量数据的科学工作者会有帮助,JeffSanjay将之写成了论文公布。许多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都是建立在MapReduce 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大数据管理系统Hadoop。今天,FacebookLinkedInNetflix都采用了Hadoop系统。

Google将软件工程师分为10级。第一级是信息系统维护人员,第二级是刚进Google的本科生,第三级是硕士生。从第三级升到第四级,通常需要很多年,或者取得博士学位。大部分人最多能升到第五级。从第六级开始,都是些离开了他们项目就转不动的人物。第10级的工程师都是在专门领域里享有世界声誉的专家。而JeffSanjayGoogle唯一的11级工程师。

现在,JeffGoogle人工智能部门的领导者,他管理着3000人的团队,忙于四处出差。而Sanjay依然安于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写程序。他喜爱独自工作,不想管理任何人。如果将Google比作一幢屋子,Jeff正在做的是扩建的工作,而Sanjay则致力于加固房屋结构。

不过,这两位好友每个星期还是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共同坐在电脑前写程序。每个星期五,Sanjay也会和Jeff一家共进晚餐。Jeff的女儿们都很喜爱她们的Sanjay叔叔。

读这篇文章,最让我着迷又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对JeffSanjay一起写程序的描述。我自己是和别人一同读一本书都会觉得不耐烦的人。虽然没写过程序,但做的事大部分也是脑力活。总觉得有个人在旁边,只会扰乱自己的思路和节奏。

JeffSanjay的例子证明了,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并不注定孤独。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常共同作画。毕加索回忆说:“只有当我们都感到一幅画已经完成了的时候,它才算完成了”。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尼也经常一人写一首歌的上半部分,另一人写下半部分。

不仅是艺术创作,科学研究同样如此。有调查显示,到二十世纪中期,大多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是由两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在过去的35年里,一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医学奖都颁给双人研究团队。

不过,我发现在这些例子里,互相配合的两个人大都是天才级的人物:画家、音乐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人们总是认为,天才是孤独的,是不被理解的。我觉得那或许只是从普通人的视角而言。天才不需要普通人的陪伴和理解。当他碰到另一位天才时,两颗心灵相互沟通的程度,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相反地,普通人才是真正的孤独。我们的心灵达不到天才那样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对某件事的专注程度不足以吸引另一个真正投入这件事的人。哪怕碰到了这样的人,我们也没法理解他/她的想法。虽然看上去身边热热闹闹,但普通人或许一辈子没有机会碰到一个完全心意相通的人。


很多人都想寻找自己的soulmate(灵魂伴侣)。在我看来,soulmate当然不仅指爱情伴侣。像JeffSanjay,就可以说是彼此的soulmate。大多数普通人,一生也没法找到自己的soulmate。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世界太大、人太多,而是因为我们这一半的灵魂,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吸引那另一半灵魂出现和靠近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