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星期五

Oct.22 2018 区块链:技术可以创新,人性无法改变

The Stuff Dreams Are Made Of by Nick Paumgarten

这篇文章主旨是讲区块链。老实说,区块链火到如今,我也零零碎碎看了些相关知识,但始终没太弄明白它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看完这篇文章放心了。原来大部分人,包括业内人也不完全明白。真明白的人呢,似乎又找不到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讲给我们听。

解释区块链概念,离不开各色比喻和术语。就像文中作者朋友抱怨的一样,这好像跟别人讲电子邮件是怎么一回事时,不说“可以通过网络发送信息给别人”,而偏偏说“有一个叫S.M.T.P的协议,它存在于一系列规则上,从而使文件可以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我觉得嘛,等到区块链像电子邮件一样,能用一句大白话就解释清楚的那天,才是它真正的发展之日。可惜的是,那一天离今天大概还很远。

区块链的概念纷纷扰扰。发明各种“币”的自不必说,今年曼哈顿的区块链会议上,还有用区块链技术追踪餐桌上鱼肉来源的公司。当然,最简单的就是直接在公司名字里加上“区块链”这几个字(然后股价莫名暴涨)。

所以,虽然我也很想从文中的大量信息里看出区块链的前景如何,加密货币有没有未来(毕竟我也是去年花100美元买过比特币的人),但抱歉,实在是没有答案。

唯一能够拎出来的讲一讲的,就是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了。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下一代公共区块链平台”。技术概念难以理解,还好这是人的故事。不管是天才,还是傻子,只要是人,他们的故事总有共通之处,总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高高瘦瘦的Vitalik Buterin今年才24岁,但已经是区块链圈子里最著名、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了。据说他拥有将近10亿美元的财富,可他看上去却又一无所有——脚上的阿迪达斯是他唯一的一双鞋子。顺便说一句,他很喜欢东亚国家,能说流利的普通话。

Vitalik是个Sheldon式的天才儿童。3岁时,他就用家里的旧电脑学习Excel,10岁时开始自己开发电子游戏。Vitalik的父亲说,儿子太聪明,脑子转得飞快,所以很难与一般人交流。在Vitalik9、10岁之前,他几乎不和别人说话。

父亲是带他认识比特币的领路人。Vitalik的父亲也是搞计算机的,在他6岁时,带着全家从俄罗斯移民到了加拿大。曾在苏联和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生活,Vitalik的父亲是个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他说,自己在听到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理念后,感觉有如醍醐灌顶。

那时Vitalik刚17岁,正沉浸在魔兽世界游戏中。从小,父亲就给他灌输极权统治的危害和不平等,因此像父亲一样,他也一下子就被比特币吸引住了。更让Vitalik开心的是,在当时被比特币的概念所吸引的,几乎都是和他一样人。

2013年,19岁的Vitalik到圣何塞参加了一场比特币聚会。这场聚会是他一生中第一次遇见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人。他开始撰写相关的主题博客,每篇收费5个比特币。一位志同道合者读了他的博客后,与他一起创立了最早有关电子货币的出版物《比特币杂志(Bitcoin Magazine)》。

在满世界参加比特币聚会的过程中,Vitalik渐渐觉得比特币的技术也有局限。他开始设想一个更宽广更多样的区块链平台。2013年11月,Vitalik写了一本白皮书,倡议建立一个全新的开源计算平台。从维基百科的科幻小说元素列表中,Vitalik选了Ethereum这个名字,这就是我们说的以太坊了。

Vitalik本以为白皮书会招来猛烈批评,没想到很多人都对他提出的概念感兴趣。2014年1月,在迈阿密召开的北美比特币大会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们在海边租了一栋小屋,花了一星期时间,梳理出了以太坊的雏形。Vitalik从滑铁卢大学退学,全心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中。

区块链的世界变幻莫测,当初的一群创始人后来陆续离开了以太坊,创建了自己的区块链项目。唯有Vitalik,虽然没有任何正式的职务,但绝对是以太坊项目最权威的领导者。

曾和Vitalik共同创立以太坊的Lubin说,最早投入区块链的人或者为了哲学,或者为了政治,或者为了经济,但都不是为了个人财富。此言不虚,Vitalik就是如此。

在最初几个月和其他创始人一起摸索的过程中,是他最终决定,将以太坊作为非赢利组织经营。用他的话说,以太坊“是为这个世界而生的开源项目”。去中心化、没有权威统治的以太坊,是Vitalik理想中的模样,但现实往往没有理想美好。

Vitalik常说,自己不是扎克伯格那样有野心的领导者,不符合硅谷风投公司的口味。但在以太坊项目上,他早已成为毫无疑义的最高统治者。去中心化、没有权威统治的以太坊,Vitalik就是中心,就是权威。

去年,有人在论坛上发布了Vitalik死于车祸的假消息,以太币的价格立刻暴跌。Vitalik不得不发布照片证明自己未死,才把价格稳定下来。

Vitalik把自己的地位形容为“大祭司”。他说在所有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项目里,都有这么一些“大祭司”。他们拥有至高地位,一言一行都能影响整个圈子的动向。

这让Vitalik十分忧心:“如果以太坊完全依赖我,那么它无法长期生存”。他说自己正刻意鼓励以太坊社区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大祭司”,让更多人可以取代他的地位。

可是,现在大多数人投身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并不是为了Vitalik一般的理想,而是为了让人眼馋的财富。这样的“大祭司”如果多了起来,恐怕以太坊也同样无法长期生存。

区块链,无论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技术,一个开放的社区,还是一种社会实验,它总脱离不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决定是怎样得出的,又是谁来做这些决定。

区块链是技术,但它要实现的理想需要人类来完成。

问题是,我们可以发明和学习新的技术,但人性永远是无法改变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