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冬天主题的封面图,每个溜冰人戴的围巾花样都不一样,喜欢这样的小细节。
The Happiness Button
芬兰的一家公司发明的特别简单明了的顾客满意度调查工具:一台终端设备上有四个不同emoji表情的大按钮,顾客只要按一下就能表示自己的满意程度。传统的顾客调查问卷回复率低,容易产生数据偏差,回收速度慢;相比之下大按钮简单且匿名,回复率奇高,调查者可以实时收到大量数据并迅速解决问题。比如应用者之一的旧金山橄榄球赛场就在球场各处安装了这种终端,一旦发现某处按“不满意“按钮的人增多(比如某个厕所或某个小吃摊),就立刻派人解决。
有时候做一件事情使用的方法越简单,事情本身也会变得简单起来。用复杂的方法解决问题,会让问题更复杂。大按钮就是这样。不过对于读了十几年书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marketing/consulting专业人士而言,如果不洋洋洒洒的设计有几十个问题的调查问卷,用R或SQL做个全面数据分析,再用Tableau之类把结果呈现的花枝招展,似乎就对不起自己的学历、身份和薪水。至于结果是否实际有用到在其次了。而简单的事用复杂的方式来解决,似乎也是职场上必须的手段。毕竟如果方法太简单,哪怕有效也只会换别人说一句:“这么简单谁都会做,请你何用?”这大概就是人永远会面临的矛盾吧?
The Death Debate
其实这篇文章是讲我们对于死亡的判定标准。现在医学界普遍将脑死亡作为标准,但脑死亡的提出其实部分是因为这样的标准有利于器官移植。对于一些有宗教信仰,或者就是单纯的放不下亲人/爱人的人来说,脑死亡的标准是否太过冷冰冰?
我能理解作者提出的这个主题。但文章讲述的故事完全转移了我的注意力。大体内容就是黑人小女孩Jahi做了个扁桃体手术,结果大出血被判定为脑死亡。家人坚决不承认她的死亡,将她转移到了新泽西的一家医院。(新泽西和纽约是美国唯二认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来判断亲人是否死亡的州。)小女孩住在医院里一周的医药费15万美元,七个月后出院回到了家人在纽约租的房子,每天三个护士轮流24小时照顾直到现在。所有这些医药费全由Medicaid买单。
读到这里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只感觉WTF?!我们平时辛辛苦苦交税买医保,一旦生病还要付copay,而这家人领着低保靠着Medicaid,一分医疗费也不用出,还到处哭诉自己受到了多少歧视。虽然小女孩的意外值得同情,家人也有权认定她的死亡与否,但这对承担了小女孩医药费的纳税人们又是否公平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