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ve Oceans, Five Deeps
by
Ben Taub
海底比天空更神秘。任何人乘一趟民航机就能飞上万米高空,看白云飘过眼底;几乎没几个人能潜入海面几千米之下,探索深海的奥秘。
从海水表面往下100至200米,是海洋的透光带(Epipelagic zone)。阳光穿透水体,让浮游生物、珊瑚礁和海带蓬勃生长。透光带中生存着整个海洋植物生态系统,以及靠这些植物维生的哺乳动物和鱼类。
从200米至1000米,是海洋中层带(Mesopelagic zone),也被叫做黄昏区,处于透光带和完全黑暗的半深海带之间。
从1000米往下到4000米,是半深海带(Midnight zone),这里一片漆黑,唯一的光亮来自某些鱼虾和水母发出的星星点点的生物光。生活在这里的一些鱼没有眼睛,因为视力对它们毫无用处。
从半深海带往下,是暗不可测的深海带(Abyssal zone)。这里太深了,完全不见阳光,不受海洋表层气候影响,水温常年保持在2-3摄氏度。深海带一直到水面下6000米左右,涵括全球97%的海床。
海面6000米之下,是超深渊带(Hadal zone)。它的英文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冥界之王哈迪斯(Hades)的名字。超深渊带大多处于深深的海沟中,只占据地球上不到5%的海床。
全世界去过超深渊带的人物屈指可数;而去过全球五大洋五大深渊最深处的人,只有一个。他就是美国人维克多·维斯科沃(Victor Vescovo)。
维斯科沃生长在德克萨斯州,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1969年,三岁的维斯科沃趁妈妈临时下车的功夫,爬到汽车前座,把档位拨到空档。车向后滑撞到树上,他因此在ICU躺了六个星期。
这次经历给维斯科沃带来了伴随一生的三大后遗症:神经损伤的右手,对操作复杂交通工具的狂热爱好,以及想在死前体验一切的强迫症似的激情。

维斯科沃读着科幻小说长大。他曾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可惜虽然分数够了,视力却不达标。他先后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毕业,通过在金融、咨询以及私募领域的工作赚到了数额惊人的财富。
钱对维斯科沃的意义只有一个:体验生活。到2014年时,他已经去过了南北极点,登上了全世界每个大洲的最高峰。在攀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时,维斯科沃遭遇泥石流,险些丧命。
这段经历让他确认了自己的人生准则:控制自己能控制的,留心自己不能控制的,如果该死,那也无可避免。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多体验,是唯一对抗死亡的方法。一个人这辈子承担的最大风险,是走到生命尽头却没有尽情活过。
维斯科沃不是社交型的人。他常常几个小时待在房里玩电脑游戏,吃方便食品。他说,社会交往无关紧要,因为生活足够精彩。
征服了极点和高峰,维斯科沃把目光投向茫茫大海。人类对海洋知道的太少了,他觉得,探索海洋深处可能是现在地球上唯一还有实质意义的冒险。
2014年9月,维斯科沃联系专门为有钱人制造私人潜水艇的Triton公司,提出了他的设想:潜入全球五大洋每个大洋的最深处。他把这个项目命名为“五大洋,五深渊(five oceans, five deeps)”。

这个设想听起来简直是发疯。没人这么干过,没有潜水艇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甚至连五大洋的最深处具体在哪儿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但维斯科沃下了决心,Triton公司主席帕特里克·莱西(Patrick Lahey)也决定陪着疯狂一把。
按照维斯科沃要求,Triton公司的工程师设计了一艘全世界最先进的潜水艇。这艘潜水艇的每一个主要部分都需要从草图做起,因为市面上现有的部件几乎都达不到要求。
在制造潜水艇期间,维斯科沃买下了一艘退役的军用情报船,用来搭载海员、仪器、补给和潜水艇本身。维斯科沃把这条船命名为“压力下降(Pressure Drop)”,是科幻小说《文明》里一艘宇宙飞船的名字。他给潜水艇取名叫“有限元素(Limited Factor)”,也来自同一部小说。

同时,维斯科沃买了挪威康世博(Kongsberg)公司制造的声呐探测绘图系统 EM-124,用来测定五大洋最深点的位置。EM-124是全世界同类系统中最为先进的,购买和安装它所花的钱比买那艘军舰的钱还多。维斯科沃的这部EM-124编号001,因为他是第一个买主。
2018年9月,潜水艇制成后,维斯科沃、莱西及冒险团队成员在海上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和试潜。他们参考气候和季节信息,把第一次正式下潜的时间定在12月,地点是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沟(Puerto Rico Trench)。
第一次下潜前还出了点意外。12月17日,维斯科沃和莱西在波多黎各海沟进行最后一次试潜。没想到,潜水艇上的自动采样手臂竟然脱落了。这个手臂价值35万美元,且没有备份。维斯科沃大受打击,一气之下决定取消整个项目。
莱西暂时安抚住了维斯科沃。随行的工程师指出,自动手臂脱落后空出来的电路箱正好可以解决其它电路上的小麻烦。30多个小时后,潜水艇终于被修好了。
12月19日,维斯科沃迈出了他探索五大洋最深处的第一步。下午2:55分,他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到达大西洋最深处的人。深度:8376米。

下一个目标是南极海。2019年1月24日,“压力下降”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港起航,驶向南桑德维奇海沟(South Sandwich Trench)。维斯科沃坐进“有限元素”,操纵它徐徐下降,潜入南极海的冰冷黑暗中。
按照潜水规则,维斯科沃需要每隔15分钟和海面联系一次,报告自己的深度位置。但下潜到4500米后,潜水艇的通讯系统出了故障。海面能收到维斯科沃发出的信息,但维斯科沃听不到船上的回答。
按照惯例,通讯中断30分钟后潜水员应该弃艇逃生,但维斯科沃知道,南极气候复杂,潜水窗口期极短,如果放弃,近期可能再没第二次机会了。于是他决意继续,享受与世隔绝的孤寂。一小时后,维斯科沃到达南极海最深处:7433米。

印度洋最深处在哪儿还有争议。维斯科沃团队用EM-124测量了靠近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海沟(Java Trench)和澳大利亚沿海的迪亚曼蒂纳(Diamantina Dracture Zone)断裂带,最终确定爪哇海沟更深。
下潜点位于印度尼西亚专属经济区内,之前一年,维斯科沃团队已经花了不少功夫申请许可,但一直在十数个部门间被踢来踢去。直到船至巴厘岛,他们还没得到印尼政府的回音。
国际海洋法允许船和潜水艇在海上测试装备,他们钻了这个空子,干脆“测试”起来,维斯科沃开玩笑地在船上挂起了一面海盗旗。
2019年4月5日,他成功到达印度洋最深处:7192米。七个星期后,维斯科沃团队才收到印尼政府通知,说申请被拒绝。

太平洋最深处是位于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ch)的“挑战者深渊( Challenger Deep)”。60年前,美国海军中尉唐纳德·沃尔什(Don Walsh)与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曾到过这里。其后唯一一个到过这里的人是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这一次,维斯科沃邀请已88岁的沃尔什来观看他的挑战。4月28日中午12:37,他到达最深处:10928米,超越了沃尔什和卡梅隆下潜的深度。

现在,维斯科沃只剩下最后一站——北冰洋。不过,他不得不多等三个月,因为只有夏季到来后,洋面上的浮冰才会消融。
北冰洋的最深点在莫罗伊深渊(Molloy Deep)。因为地球不是完美的球形,所以虽然莫罗伊深渊的深度只有马里亚纳海沟的一半,但它离地心的距离比马里亚纳海沟近了9英里。8月29日,维斯科沃成功潜入莫罗伊深渊底部,深度:5573米。
至此,维斯科沃的冒险之旅完美落幕了。

在大半年的航程中,维斯科沃的团队探测和绘制了70万平方公里以前从没被考察过的海床;团队里的生物学家用海底着陆器进行了103次探索,捕捉到了大约40种新物种的影像,采集了许多岩石和生物标本。
我小时候爱看凡尔纳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环游地球八十天》。凡尔纳的时代,工业和科学蓬勃发展,人类充满乐观,急于探索世界。凡尔纳笔下的主人公,也大多热爱冒险、勇敢乐观、理智坚强。
后来的科幻小说里,主人公有的建立银河帝国,有的和外星人大战,有的沉溺于神经网络,有的进入另一个次元空间,但很少再有凡尔纳笔下的那种人物,毕竟,他们所属的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
所以,维斯科沃的故事让我颇感亲切。一头银白长发加上乐于探索的激情,他够格当新《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一个人这辈子承担的最大风险,是走到生命尽头却没有尽情活过。”这句话足以用粗体字印在封面上。
唯有一点,读凡尔纳小说时,我没太把注意力放在尼摩船长的财富上,而看维斯科沃的冒险经历,字里行间都印着“money”。这趟五大洋深渊之旅凝结着维斯科沃和团队的激情与毅力,却也是靠着四千多万美元一张张堆出来的。
还好有凡尔纳的《神秘岛》给我一些鼓励呐。没有维斯科沃那么多钱,不代表不能尽情活着。《神秘岛》的主人公们两手空空,流落荒岛,不也活成了一部和《海底两万里》同样精彩的故事吗?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