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废话两句,本期封面图来自David Hockney,目前在世的艺术家中我最喜欢的。确切的说,我最喜欢他笔下如封面图中的这种田园风光。今年年初一天开车7个小时往返纽约,就为了看一眼他的画展。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喜欢,只是看到这些色彩缤纷的树木和田野,心情会跟着轻快起来。
Anybody There? by Dan Chiasson
本文讲述库布里克制作《2001太空漫游》的逸事。这部电影,我只看过一些片段。本着不了解就不发言的原则,本不打算写这篇笔记,但作者最后一段话深得我心,单纯为了这段记录一下。

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已经从一部电影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任何经典电影榜单都不会漏掉它的名字。但大部分人,像我一样,所知道的它不过是其中那几组最经典的镜头。
库布里克想拍一部记录未来的史诗。当真正的未来到来,他的史诗却破碎成YouTube上一段段几十秒长的碎片。《2001太空漫游》中永恒的孤寂,被喧嚣的网络噪音化解。
在库布里克设想的2001年,人类航行在茫茫太空之中,目睹瑰丽磅礴的奇观。啊,写到这里,不能不想到《银翼杀手》中的台词:“我曾见过你们人类不会相信的景象...”
但是,在现实中的2018年,我们还被禁锢在地球上,登月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过去。比起仰望天空,大部分人更喜欢盯着眼前的手机屏幕。
我从小就很爱看科幻小说,曾经真心以为长大后可以去别的星球旅行。人类总会征服这星辰大海。无论在哪里仰望苍穹,闪烁群星都是我的家。
可是现在看来,这似乎比白日梦还遥不可及。有时会觉得,现在许许多多科技创新,比如社交网络或虚拟现实,是不是让人类走在了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上?如果未来变成《头号玩家》中的世界,所有人都戴着眼镜寻求虚幻的乐趣,看不见身边的满目狼藉,那实在太可怕。
作者最后写道:登月和明星宇航员像是消逝已久的过去。太空输了。那些屏幕(指手机、电脑屏幕)已成为未来。(Moon landings and astronaut celebrities now feel like a thing of the past. Space lost out. Those screens were the future.)
真不想要这样的未来啊。库布里克的2001,终于还是没有来到。
最后放一张NASA在Instagram上放的图吧,图中的星云离地球6500万光年,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它在恐龙刚灭绝时的样子。人类努力的方向,不应该是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而不是那虚拟数据形成的幻象吗?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