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星期一

Nov.23 2020 特朗普请快走,总统文件请留下

 The Trump Papers

by

Jill Lepore


连续好几个星期,写的东西都跟特朗普有关。唉,真的好无聊,可谁叫最近媒体除了报道总统交接和疫情蔓延,就没别的了呢?其实自特朗普2016年上台以来,《纽约客》不管封面也好,内文也好,以他为主的内容越来越多。要说抓传媒注意力,他真是当仁不让第一名。


但是,但是,我不想看他啊!我想看天生有艺术眼光的博物馆雅贼,不愿意展示自己作品的画家,研究预知梦几十年的医生(都是以前发过的内容),而不是一个说话用词英语四级水平(可能还不到)的老头子。


好希望等明年特朗普bye bye后,《纽约客》能像以前一样,多发点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相关的文章——毕竟我最开始看它不是打算学习美国政治,而是想看世界一流的英文写作,以及身边未见的趣人趣事。


不过读了那么多有关特朗普的文章还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知不觉了解到很多美国政治的小细节。比如说,本期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总统卸任后,他在任期间的文件该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想过,想象中总统的文件应该会由专门的档案机构保存,但实际上要到1978年,才有法律将总统在任期间的文件定为公共资料。在此之前,美国历任总统处理历史文件的方法可以说还挺随心所欲的。


1797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卸任后把自己在任期间的所有文件都带回了家。这些文件被老鼠和湿气破坏得不成样子,后来转交给了当时的历史学家Jared Spark。Spark很有个性,他把文件中凡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都扔了,只留下部分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发表。


自华盛顿后,多年来离任的总统们都是将文件带回家自己处理。​1888年,国会向负责收藏国家档案资料的国会图书馆提出建议,由图书馆收集总统的文件。但既然只是建议,总统们自然可以置之不理。


美国第22任和24任总统克利夫兰(他是美国历史上目前唯一一位两度当选但任期不连续的总统,如果特朗普2024年参选获胜的话,就跟他一样了)喜欢面对面交流,特别讨厌文字记录,而且坚持所有文件都是自己的私人财产。1886年,克利夫兰离任时,他明确表示拒绝交出文件,说自己就算毁掉这些资料也不干别人的事。


克利夫兰给后来的总统开了个坏头。威廉·麦金莱接替克利夫兰就任美国第25任总统。他在1901年被刺身亡,文件由秘书负责。他的秘书直到1935年才把这批文件捐给国会图书馆。虽然捐了出去,文件的控制权依然在这位秘书和麦金莱后人手中,1950年代才完全公开。


沃伦·哈定是美国第29任总统。他喜好享乐,任职期间丑闻不断。1923年,哈定因心脏病突发死去,他的妻子告诉国会说她把所有文件都销毁了。不过最后发现,她只烧了她认为不利于丈夫名誉的文件,其它的留给了哈定纪念协会。这些文件2014年才公布于众,其中包括数千页哈定和情妇的通信。


1934年,当时的总统罗斯福签署法令,建立了美国国家档案馆。1941年,他在档案馆大楼落成时发表献词说:“一个国家必须相信三件事。它必须相信过去。它必须相信未来。最重要的是,它必须相信自己的人民有能力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判断力,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罗斯福把自己的文件捐赠给档案馆,建立了罗斯福总统图书馆。

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档案馆大楼​

1955年,国会通过了总统图书馆法案(Presidential Libraries Act),鼓励总统把他们在任期间的文件交给专门的机构收藏——从罗斯福开始后的每一任总统都这么干。总统图书馆由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负责管理。奥巴马的总统图书馆是第一个所有藏品电子化的图书馆。


但图书馆法案只是“鼓励”总统们这么做,总统文件依然被视作总统的私有物。直到1978年,尼克松水门事件爆发后,他拒绝交出在任期间的某些相关记录,国会才通过了总统记录法案(Presidential Records Act)。


法案明确规定,总统在任期间的文件记录属于公共财产,卸任5年后向公众公开(总统可以要求将年限扩展到12年),白宫需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总统及其雇员的活动被完整真实地记录下来。


总统们恐怕不会太喜欢这个法案,当然了,这个法案也没法真正限制他们的行为,可以说是只管君子,不管小人。


比如说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时,布什政府曾要求内政部调查克林顿的护照记录用于选战攻击。克林顿获胜后,一位联邦法官给布什政府发出禁制令,要求他们不能删除任何电子记录。


但在克林顿就职前一天,他们还是不管不顾地删除了电脑上的所有文件——跟用政府力量干预大选的罪行比起来,删除文件只算个小错误,该怎么选择​不言自明。​


总统记录法案不仅不受总统们欢迎,其他人也对它有诸多批评。因为法案规定一切记录公开,反而造成总统和工作人员尽量想办法少留或不留记录。有人连私人日记都不敢写,还有人为了规避法案使用私人邮箱处理政府业务。


而且总统们的文件看起来也更加官样文章,少了以前的个性化,没那么有趣。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会在某份他看不惯的文件上批注“这简直是马粪!”,法案出台后可没有总统敢这么写了。


说了那么多总统,回到特朗普身上。按理说,他也应该交出自己在任期间的所有文件,但特朗普很可能不愿意这么干。首先,他卸任后面临着诸多刑事诉讼,而在任这四年的文件里难免有对他不利的内容,所以他大可像布什一样,把文件一毁了之。


其次,特朗普本就不喜欢阅读、写作、记录,他习惯每次开完会就把手头的文件撕掉,害得他的文件分析专家随身总要携带透明胶。连自己发的推特(同样属于总统文件的一部分),他都常常回头删掉。白宫专门设置了一个系统,每次他发推就自动截图。所以他到底能留下多少文件,​也是个疑问。​


从罗斯福到奥巴马的每一任总统都将文件交给国家档案馆,建立总统图书馆。特朗普很可能不会这么干。他更有可能建一个以自己命名的博物馆,甚至主题公园,而且很可能会建在佛罗里达。去年的一次采访中,他就吹嘘过自己有好几个潜在选址建设类似机构。


直到今天,特朗普还不愿承认败选。但有媒体报道说,他私下已经向身边人承认自己没希望连任,但还要最后挣扎一番,正好也给拜登的交接团队制造麻烦。如果特朗普借销毁文件来给拜登再添一点麻烦,也挺符合他的风格。


今年大选日结束一周后,众议院监管委员会给白宫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件,要求白宫及联邦机构在总统交接期间不能销毁任何文件。按照惯例,1月20日中午,拜登宣誓就职的同时,特朗普政府的所有文件会正式移交给国家档案记录管理局。会吗?只能到时候拭目以待了。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从选举日到就职日,美国的“空位期”会发生什么?

 上周写到《纽约客》上有文章讲特朗普输了以后会干什么,现在看来还着急了点。大选日过去两周了,结果基本尘埃落定,但特朗普就是坚决不认输。当然,他不认输这件事人人都能料到,关键问题是,如果现任总统不愿意承认选举结果,后面会发生什么?


11月份的《大西洋周刊》有一篇文章正好讲到相关内容。这篇文章发表在大选日之前,但真实世界的走向和文中的预测挺相符——比如摇摆州选票由红向蓝的偏移(所谓的“blue shift”),比如特朗普死不认输的态度,比如共和党团队进行的法庭较量等等。


很多人,包括拜登本人都认为,就算特朗普不愿意交出权力,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到了前后总统交接那一天,他要是还死赖着不肯走,就强制请他离开好了。但是,在新总统就职之前,特朗普及共和党团队还可能有种种手段避免对他不利的局面出现。

从大选日到下一任总统就职日之间的时期可以被称之为空位期(Interregnum)。这段时期就像一块无主之地,权力等待着转手交接。


空位期一共79天,其中有好几个重要节点。比如说12月14日,美国50州的选举人齐聚华盛顿特区投票的日期;1月3日,新当选的国会成员就位;1月6日,新当选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正式点数选举人票。


虽然空位期很长,但权力的交接通常很快就能确定。在选举人正式投票前,向全国民众明确表示谁将成为下一任总统的标志性事件不是媒体或其它方面的结论,而是失败一方的让步声明(concession)


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开始于1896年。那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William Jennings Bryan得知自己没有拿到足够选票后,便给他的共和党对手William McKinley发电报认输并表示祝贺。从此以后,输家通过电话、电报、公开演讲等方式发布的让步声明成为了美国大选结果落地的标志。


比如说,2000年的选举争议迭起,戈尔在大选日当天就打电话给小布什表示认输,之后却收回了他的说法,并且告上法庭要重新点数佛罗里达的选票。被最高法院驳回后,他才在第二天发表全国讲话正式声明让步,确认了当年的选举结果。

2016年,希拉里发表让步声明承认竞选失败。

但我们都知道,想让特朗普发表让步声明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了解他的人都认为哪怕他下台了,也一定会坚持自己没有输,只是选举/政府/系统太腐败云云。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他发推说“虽然拜登赢了但那是因为腐败的系统….(大意)”,很多媒体立刻指出特朗普第一次承认拜登赢了。为显示自己并没认输,特朗普赶紧再发了一条推说“I won the election!(我赢了选举!)”


如果现任总统不发表让步声明,接下来会怎样呢?空位期允许有35天时间来点数选票。到第36天,也就是12月8日,将是一个关键时刻。各州必须在那天指定选举人,以保证国会有足够的时间审查选举人的资质,并正式接受他们。


接下来,6天后的12月14日,由538位选举人组成的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相聚华盛顿进行投票,决定总统究竟是谁。

各州选举人票的数目。

从19世纪末以来,美国各州都按照选民的意愿指派选举人,所以大家普遍认为选举人理所当然地由大众选票决定。但美国宪法里其实没有明确这么说。


在戈尔和小布什的案例中,最高法院就确认各州有自己指定选举人的权力。不过,一个州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能这么做,至少过去100多年都没有先例。


共和党在大选前就讨论过用出台紧急法案的方式,在某些共和党占议会多数的摇摆州绕过大众选票结果,直接由州议会指派忠诚于自己的选举人。


这不是妄想——如果双方选票相当接近,争议和拉锯战一直拖到12月8日,那么有些州可能就会自行指定选举人。


当然,有些摇摆州虽然议会里共和党占多数,但州长是民主党,比如密歇根州和宾州,那么州长也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指定选举人。哪怕是佛罗里达,州长和议会都属于共和党,支持拜登的选举人也可以自行集会并提交他们的选票给国会,由国会决定是否接受。


2000年差一点就发生了这种情况。当时的州长杰布·布什在11月26日,即戈尔还在上诉的时期就指派了选举人。戈尔一方马上计划组织民主党选举人投票给戈尔。不过戈尔在5天后承认败选,这个计划才没有继续。


假如今年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到12月14日选举人团正式投票的那一天,有的州可能派出两组相互对立的选举人——因为州内无法达成共识谁的票有效。按照宪法规定,这种情况应该交到参议院议长手上,而现任议长是副总统彭斯。


不过,宪法第十二修正案只是说参议院议长应该在两院面前公示所有选举人的资质和选票,然后清点选票。修正案原文是被动语态,没有明白表示是什么资质,将由谁清点。共和党肯定会说一切交由彭斯决定,而民主党肯定会说要参照《选举点票法案》解决。


总之,假如走到这一步,两党谁能控制参议院基本就决定了谁能当上总统。1月6日是新一任国会成员宣誓就职的日子,假如民主党夺回参议院,并且保持在众议院的优势,那么拜登无疑将成为下一任总统。假如共和党夺得两院优势,那就是特朗普的运气来了。


假如还是像现在这样,一边属于共和党,一边属于民主党呢?那斗争还将继续。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只有一次,迟迟没有结论的空位期把这个国度带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那是在1877年,民主党候选人Samuel Tilden和共和党候选人Rutherford B·Hayes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全美有四个州都派出了相互对立的选举人。


那时候,由政府组织的特别委员会宣布认同支持Hayes的选举人。但民主党不愿服输,他们计划采取拖延战术,阻碍国会清点选票,一直把时间拖到总统就职日当天,等现任总统格兰特(格兰特是共和党)下台。


就这样,一直拖到了总统就职日两天前,Tilden才最终声明让步,但他的让步并非心甘情愿的愿赌服输,而是建立在种种缘由上。


首先,两党进行了内部交易,比如共和党答应联邦军队从南方撤出,以换取民主党的让步。其次,现任总统格兰特赤裸裸地宣告了一系列军事威胁,比如在Tilden准备宣誓就职的纽约州发布戒严令,并且说他将带领军队支持Hayes的宣誓。


79天的空位期,每一天都可能有新的惊奇(惊吓?)发生。1877年的那次选举对2021年来说是个令人不安的前例,希望美国不至于走到那一步(反正特朗普和共和党调动不了军队)。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2020年11月6日星期五

Nov.9 2020 特朗普输了大选以后会干什么?

 Gaming The Endgame

by

Jane Mayer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真的很精彩,红色蓝色的选票交相追赶,好几天都没分出胜负,简直紧张到不行。到今天为止,虽然还有几个州的选票没计数完毕,但看起来拜登当选大势已定。特朗普嚷嚷着说选举有诈,要进入法律程序,未免显得有些心虚了。

我写这篇文章时的大选局面(美国时间周五晚上9点),感觉从周三开始就这样,胶着好几天了......

以前每一届总统大选,两任总统间的权力交接基本都算平稳。但特朗普一向不按常规出牌,假如最后确定拜登胜选,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期《纽约客》的文章非常应景,记者采访了特朗普身边的助理,熟悉他的圈内人,以及长期跟踪他动向的记者和研究者,请他们推测特朗普输了会怎样。


大部分被采访者的第一反应是,特朗普绝对不会轻易认输。一位他生意上的朋友说,特朗普完全不愿意设想自己失败的情形:“你不能提起这个话头。一旦说他有输的可能性,他就会勃然大怒。”另一位在特朗普身边工作的秘书说,特朗普曾向他坦承,自己无法想象卸任总统,回归房地产开发商的生活。


好几位特朗普的助理都表示,只要对选举结果有任何疑问,不管多么站不住脚,他都一定会宣布自己胜利。特朗普的前律师Michael Cohen也说,特朗普绝不会让步。他认为总统急切任命新的大法官,就是希望万一选举结果要进入最高法院裁决,能有更多大法官站在他那一边。

特朗普举行新闻发布会说认为选举存在欺诈行为。

看来特朗普的身边人还是挺了解他的。从这两天的情况来看,特朗普确实选择打“死不认输”这张牌,以至于CNN的主持人Anderson Cooper嘲笑他是一只在毒日头下四脚朝天胡乱挥动的胖海龟(Anderson的话也确实挺毒的)。那么,他们还对特朗普的行为做了什么预测呢?


特朗普的侄女玛丽·特朗普估计,如果特朗普发现自己没有获得预期的支持,自恋心理一定将大受打击,很可能考虑离开美国一段时间。另一位花了十八年时间跟踪特朗普房产项目的记者则表示,特朗普积极争取连任的原因之一是试图推迟法律制裁,所以他一旦输了说不定会赶紧逃离美国。


曾担任白宫通讯主任的安东尼·斯卡拉穆奇说,2016年大选当夜,特朗普告诉他自己在肯尼迪机场准备好了私人飞机,一旦输了第二天就飞去苏格兰打高尔夫球。所以,这一次如果发现大势已去,他或许确实会出国一段时间避避风头。


出国听起来是懦夫的逃避行为,但对特朗普来说,一旦大选落败,总统这个职位带来的特权和豁免权都将烟消云散。​他或许会面临严重的司法指控和财务危机。出国将成为不得已为之的选择。


目前大约有十多起与他相关的调查和诉讼案,比如说,纽约曼哈顿区的司法部长和纽约市的司法部长都在分别对他当上总统前的潜在犯罪行为进行调查,据说颇有进展。为了应付这些调查和诉讼,他需要支付的法律费用将十分惊人。克林顿卸任总统时,名下累积了1000万美元法律费用,特朗普的应该只多不少。


可是,特朗普的财务状况十分紧张。未来四年,不管他是否连任,都将面临名下3亿美元贷款到期的困境,除非他能从贷款人那里重组贷款,否则很难脱身。同时,他的房地产债务约9亿美元也将陆续到期。


国税局也在查特朗普的税。如果被国税局认定税务欺诈,他可能需要付出1亿美元的补税和罚款。据福布斯估计,特朗普的财产总值在25亿美元左右,但由于疫情影响,他名下的许多著名酒店和度假村的价值已经大幅缩水。有人甚至说只是因为总统这个名头,特朗普才没有沦落去监狱和贫民院。

《纽约时报》报道的特朗普报税情况,2016和17年他只交了750美元税。

特朗普很多前助理都担心,假如拜登赢了大选,双方权力交接会出现一段混乱时期。有些人认为,特朗普会试图与拜登谈判,承认败选并交出权力,但是要求新总统承诺不管是联邦还是地方都不能再对他过去的行为起诉。


总统有豁免权,理论上可以豁免任何面临联邦起诉的人,包括他自己。尼克松在水门事件期间曾经设想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权力,并且咨询了司法部门。当时的司法部门发布备忘录说,既然没有人能做自己的法官,所以总统不可以豁免自己。


不过备忘录接着说,如果总统宣布自己暂时没有能力任职,由副总统担任临时总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副总统就可以豁免总统。之后总统可以辞职,也可以继续任职。当然,特朗普现在要这么做估计时间有点来不及了。


不少人预计如果拜登当选,他可能会豁免特朗普,以免引起更多混乱,就像福特就任后豁免尼克松一样。​回顾当初,他们认为豁免本身没错,但是福特应该取得尼克松签名承认自己有罪的文件。


因为缺乏认罪文件,尼克松后来一直辩称自己做的事和其它总统比起来没什么大不了,还造就各种各样的阴谋论。据说福特十分后悔,以至于他在自己的钱包里放了一张卡片,上面印着1915年最高法院判决的一句话:“接受豁免就是承认有罪”。

新闻发布会上的拜登。如果他当选,而特朗普又确实被起诉有罪,他会豁免特朗普吗?

那么,如果特朗普顺利度过司法和财富危机,不再是总统的他会干些什么呢?首先,如果他想回归房地产生意可能没那么容易,至少在美国是如此。一位纽约的银行家说,特朗普想搞房地产肯定没戏,没有银行愿意借给他钱,“Trump”这个姓氏已经变成了一种负债(liability)。


还有人猜想他会投资建立一个宣传自己理念的媒体平台。最近,福克斯新闻与特朗普渐行渐远。前天,当CNN之类的媒体还没动作时,福克斯新闻就率先把亚利桑那州划归拜登名下。据说特朗普极其愤怒地给默多克打电话要求改正,被默多克拒绝了。


前段时间,特朗普的女婿Jared Kushner曾试图收购The Weather Channel频道,但因出价不够被拒绝。最近有消息说,特朗普的支持者、Home Depot连锁商店创始人Bernard Marcus打算建立一个支持特朗普的媒体平台。面对记者询问,Marcus没有否认,说虽然现在他还没有行动,但这“可能是个好主意”。


还有特朗普的助理觉得他会做电台谈话秀,因为他有一大批粉丝,不管在谈话秀里说什么,粉丝们都会趋之若鹜。特朗普自己曾经表示过对刚退休的谈话秀主持人Rush Limbaugh的羡慕,说他的钱赚得可真容易。


当然,像许多卸任总统一样,发表演讲和出书也是个好选择。克林顿和希拉里出书赚了3650万美元,奥巴马夫妇的书版权卖出了6500万美元。虽然特朗普从不看书(帮他写书的写手说,从未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见过一本书),但是他已经出了十几本书,再多出几本也不是难事。


特朗普经历过一次弹劾,两次离婚,六次破产,26次猥亵行为指控,以及大约4000次诉讼,他都幸运地挺了过去。这一次如果输了大选,他还能挺过去吗?人们对他败选后举动的猜测,有多少会实现呢?


总之我相信,以特朗普的性格,他绝不会甘心沉寂。接下来的一、两个月,美国政坛的新闻应该将继续非常精彩。


而且就算特朗普离开,他的大批粉丝依然还在。很多人真心相信特朗普是被“deep state”迫害的孤胆英雄,相信他说的移民在入侵美国,民主党要把这里变成社会主义国家,等等等等。


特朗普执政四年,留下了一个更加分裂、更加极端、更加偏执的美国。如果说他有什么legacy(政治遗产),这就是他的legacy。不管他本人败选后打算干什么,继任者都将不得不面对他留下来的影子。​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


2020年11月1日星期日

Nov.2 2020 特朗普或拜登,亚裔选民支持谁?

 Bloc by Bloc

by

Hua Hsu


明天,就是四年才能看一次的美国大型偶像真人秀的决赛日啦!别说我不严肃,总统大选和偶像真人秀选拔本质上感觉没多大区别,何况今年其中一位参选人还有丰富的真人秀节目演出经历呢。我都计划着是不是该准备一些卤味啊零食啊什么的,好配合看晚上的这场大秀。


新闻报道说这次选民的参与热度相当高,已经有创纪录的8000多万人提前投了票。那么到底谁更有希望获胜?大多数民调显示,拜登略胜特朗普几个百分点;但四年前希拉里的民调支持率也一直高于特朗普,所以,结果真不好说。而且由于需要时间统计邮寄投票,这场秀多半还没法在明天落幕。


虽然华人中颇有一些声势浩大的“川粉”,但从我加的几个本地华人居民微信群来看,属意拜登的人更多。包括一些过去投共和党票的人也说他们这次转投给了拜登。​实际上,根据民意调查显示,除了越南裔之外,其它所有亚裔群体都更支持拜登。


为什么越南裔是个例外?我能想到的一个解释是宗教。不少越南裔美国人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或许因此更认同保守的共和党。


另一个解释是历史。很多越南移民是在1970年代为躲避越共逃来美国,那段历史给他们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今年我就刚好认识了一位越南华裔老太太,她的丈夫从越南坐船逃亡后再也没能上岸,至今死不见尸。她自己带着两个幼儿搭船从越南去香港,被困在船上好几个月,最终辗转到达美国。有这样经历的越南裔移民自然对民主党更警惕一些。

主要亚裔群体对这次大选的态度,除了越南裔之外都是支持拜登的更多。华人选“不知道”的明显更多,为什么呢?

本期《纽约客》讲的就是亚裔美国人在这次大选中的态度,也特别提到越南移民的与众不同。据说在8、90年代,亚裔美国人总体更偏向共和党,但近年来,除了越南裔这个异类外,所有亚裔群体都开始向民主党倾斜。不过,从中国和印度来的一些新移民反而又具有特别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这说的大概就是“川粉”们了。


亚裔美国人占全美总人口的比例不高,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普遍很低。所以,无论民主党或共和党,在过去几乎都没有专门针对这个群体的竞选策略。亚裔美国人的政治倾向如何,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治倾向,只在最近几年才逐渐成为两党关注的新焦点。


为什么呢?首先是人口的增多。自2000年以来,全美亚裔人口数量增长超过70%。目前美国大约有2000万亚裔,占总人口的6%。这段时期,有投票权的亚裔美国人的数量翻了一倍。皮尤研究中心预计,照这个增长速度,到2055年亚裔美国人将成为全美最大的移民群体。


其次是分布地区的扩大。以前亚裔大多集中于纽约或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并且聚集在城市中的特定区域,例如中国城。现在,他们正从城市走向郊区,从东西海岸走向内陆。


目前亚裔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州是亚利桑那、内华达和北卡罗来纳。2010年至今,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亚裔居民数量增长了80%。在德克萨斯州,从2012年到2018年,亚裔选民人数至少增长了40%。


​最让两党动心的是,亚裔美国人没有特别强烈的党派倾向。几乎五分之二的亚裔选民都不是注册在案的共和党员或民主党员。对两党来说,这些人就是潜在的票仓,是只要努力就有可能争取进自家怀抱的对象。

2019年针对加州亚裔人群的调查,橙色表示支持特朗普,蓝色表示不支持。

虽然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对亚裔选民的兴趣高涨,但他们还没能成功地建立针对亚裔美国人的竞选策略。毕竟我们亚洲人都懂,“亚裔”这个框太大,被框在其中的人千差万别。你非要说我和印度人一样,我不乐意,印度人也不乐意。


亚裔群体的收入差距非常明显。整体来说,亚裔美国人算高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中位数约9万8千美元,比全美家庭收入中位数多了将近3万美元。但在19个主要的亚裔群体中,有8个的贫困率又都高于全美平均水平。


亚裔群体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也相当不同。比如说大约四分之三的日本裔美国人都出生于美国——他们是所有亚裔群体中本土出生比例最高的。相对地,不丹人是当前人数增长最快的亚裔群体,而他们中超过90%的人都在美国以外出生。


所以,针对亚裔美国人的大一统政治宣传很难奏效。​影响他们政治态度的因子更多来自于家庭和社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杨安泽算是最近几年的亚裔政治明星,但亚裔美国人对他的热情程度还不如白人。

亚裔族群2015年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印度裔遥遥领先,华裔处于中间,但是菲律宾裔也比华裔高是为什么?

当然了,两党绝不愿意放弃亚裔选民这块大饼,因为已经有证据显示,一旦争取到亚裔的支持,效果十分惊人。


2018年的中期选举,民主党第一次在加州某些亚裔选民集中的地区用多种亚洲语言推出针对各个亚裔族群的竞选广告。最后,所有这些地区的民主党候选人都获胜了。


在其中一个选区,白人、亚裔和拉丁裔各占三分之一。该选区的在任议员是一位韩国裔共和党人,而民主党候选人是拉丁裔人。


为争取亚裔选民支持,他们找来说中文的工作人员用微信与华人交流,说韩语的工作人员用韩国人喜欢的KaKao Talk和他们联络,并把候选人的资料翻译成中文、韩文、越南文和他加禄语(菲律宾)。最后,民主党候选人获得了胜利。

亚裔主要族群是否接触到民主党竞选活动的比例,橙色代表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

共和党同样在争取亚裔选民。目前全美有30多位亚裔共和党人进入州或者地方政府机构任职。共和党的竞选策略专家说,他们希望培养这些人在未来几年内担当更高层职位,以此争取更多亚裔选民。

不过,特朗普一贯对移民不友好的态度,再加上今年他反复强调的“China virus”惹恼了大多数原本支持共和党的亚裔。美国亚裔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上星期刚刚宣布支持拜登,口号是“Vote for Biden,Save America (选拜登,救美国)!”

同样的,这张是亚裔群体接触到共和党竞选活动的比例,大部分也是几乎没有。

Ok,说了这么多,亚裔选民普遍支持谁已经没有疑问。今年大选两党间的竞争如此激烈,哪怕是几百几千张选票,也可能会造成最后巨大的差别。所以,一贯在政治上被忽视的亚裔到底支持谁,或许将第一次产生重要影响。


至于到底这场选举大秀结果如何,未来将怎么演下去嘛,那就看明天了!


【还有,这期《纽约客》上的文章都满好看的。有奥巴马写的一篇回忆他当时如何搞定“Obama Care”的文章,还有一篇写左翼组织Antifa的文章,总之推荐有空的时候读一读~】


公众号:NotesofTheNewYorker